天安字典

《送姚校书因归河中》

时间: 2025-04-28 05:01:07

诗句

十年相见少,一岁又还乡。

去住人惆怅,东西路渺茫。

古陂无茂草,高树有残阳。

委弃秋来稻,雕疏采后桑。

月轮生舜庙,河水出关墙。

明日过闾里,光辉芸阁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01:07

原文展示:

送姚校书因归河中
作者: 耿湋 〔唐代〕

十年相见少,一岁又还乡。
去住人惆怅,东西路渺茫。
古陂无茂草,高树有残阳。
委弃秋来稻,雕疏采后桑。
月轮生舜庙,河水出关墙。
明日过闾里,光辉芸阁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姚校书分别的惆怅之情。十年间很少见面,一年又要返回故乡。离别和归来的情感让人感到惆怅,东去西来的路途显得渺茫。古老的堤岸上没有茂盛的草,苍翠的高树映衬着残阳。秋天来临时,稻谷被弃,采桑的场景也显得稀疏。月亮升起在舜庙之上,河水从城墙之外流出。明天经过邻里时,希望能看到光辉照耀的阁楼。


注释:

字词注释:

  • 姚校书:姚姓的书法家或学者,校书即编辑、校对书籍。
  • 古陂:古老的堤岸。
  • 茂草:茂盛的草。
  • 残阳:夕阳,指将要落下的太阳。
  • 委弃:抛弃,放弃。
  • 雕疏:稀疏,形容桑树的稀少。
  • 月轮:明亮的月亮。
  • 舜庙:舜帝的庙宇,古代帝王的祭祀场所。
  • 关墙:城墙,指城市的防御墙。
  • 芸阁:阁楼,可能是指某种建筑。

典故解析:

  • 舜庙:舜是中国古代的贤君,舜庙是用来祭祀他的地方,象征着传统文化和道德。诗中提及舜庙,可能暗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耿湋是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常常表达对人生、故乡的细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送别好友姚校书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在唐代,士人之间的交往常伴随诗歌,送别诗尤为常见。


诗歌鉴赏:

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诗人以“十年相见少”开篇,直接表达了与姚校书之间少有的相聚时光,点明了离别的主题。接着,诗人以“去住人惆怅,东西路渺茫”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惆怅心情,暗示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和离别后重聚的渺茫。

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象,“古陂无茂草,高树有残阳”,显示出秋天的凋零与孤寂,增强了离别的哀愁。同时,抛弃秋来的稻谷和稀疏的桑树,进一步映衬出人生的无常与变化。最后两句以“月轮生舜庙,河水出关墙”结束,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故乡的眷念,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将离别的惆怅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年相见少:强调与友人相见的稀少,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惋惜。
  • 一岁又还乡:回乡的周期感,暗示人生的循环与无奈。
  • 去住人惆怅:离去和在住的状态让人感到惆怅与忧伤。
  • 东西路渺茫:未来的道路模糊不清,象征着人生的不确定。
  • 古陂无茂草,高树有残阳:描绘秋天的凋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委弃秋来稻,雕疏采后桑:对生活的无奈,表现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 月轮生舜庙,河水出关墙:自然景象与文化意象的结合,寄托对故乡的思念。
  • 明日过闾里,光辉芸阁郎:表达未来重聚的希望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自然景象比喻人生状态,增添了诗的意境。
  • 对仗:如“去住人惆怅,东西路渺茫”,形成对称美。
  • 意象:结合了时光、自然、故乡等多重意象,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离别和再聚,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陂:象征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变迁。
  • 残阳:象征生命的衰退与时光的流逝。
  • 月轮:象征理想与美好,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 河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不息,暗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十年相见少”,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 A. 见面次数多
    • B. 见面次数少
    • C. 见面不重要
    • D. 见面频繁
  2. “月轮生舜庙”中的“舜庙”指的是?

    • A. 祭祀舜帝的地方
    • B. 古代的学校
    • C. 一种建筑风格
    • D. 诗人的故乡
  3. 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象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惆怅
    • C. 期待
    • D. 恐惧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更加侧重于对未来的期待与豪情;而耿湋的这首诗则更为细腻,集中在离别的惆怅与自然景象的融合上。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文学的迷雾:唐诗的艺术与思想》
  • 《唐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

这本书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和艺术风格。

相关查询

和费君乐游山之什 牧童 按部至春州 按部至潮州题大颠堂壁 喜同费君长官游 万安香城寺别虔守赵公 题清芬阁 题惠州罗浮山 题浩然阁 题酆都观·仙都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禅授 煦煦孑孑 糸字旁的字 颖异 淘声斗气 春色撩人 皮开头的成语 营墙 假眉三道 还顾之忧 穴宝盖的字 天下第一 玄字旁的字 包含箕的成语 彐字旁的字 扬风抦雅 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嫌的词语有哪些 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