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06:29: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06:29:16
《得替后书怀上第五相公》 作者: 耿湋 【唐代】
谁语恓惶客,偏承顾盼私。
应逾骨肉分,敢忘死生期。
山县唯荒垒,云屯尽老师。
庖人宁自代,食檗谬相推。
黄绶名空罢,青春鬓又衰。
还来扫门处,犹未报恩时。
独立花飞满,无言月下迟。
不知丞相意,更欲遣何之。
谁在说这个忧愁的客人,偏偏让我承受这份无奈的盼望。
想必超越了骨肉的分离,怎敢忘却生死的约定。
山间只剩下荒凉的土垒,云彩聚集尽是老师。
厨师宁愿自己来代替,食物的味道却似乎不对。
黄绶的名衔已经无用,青春的鬓发又开始衰白。
还要回到扫除门前的地方,仍未能报答恩情的时刻。
我独自站立在花飞满天的地方,无言以对月光的迟滞。
不知道丞相的心意,又想要发往何处呢?
耿湋,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其诗歌作品见长,风格清新、含蓄,常表达对人情世故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思念。
本诗写于诗人被贬期间,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局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孤独和忧愁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亲情、友情的思考。
《得替后书怀上第五相公》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贬谪生活中的孤独与思念。全诗通过对景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出一种忧虑与期待的复杂情感。
诗的开头“谁语恓惶客,偏承顾盼私”,就展现了诗人对孤独的敏感,仿佛在说,外界的声音与自己内心的期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下来的“应逾骨肉分,敢忘死生期”,更是将情感推向了一个高峰,生死相依的承诺却因现实的分离而显得格外沉重。
全诗通过对“荒垒”“云屯”等意象的描绘,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尤其在“黄绶名空罢,青春鬓又衰”一句中,诗人感叹时光流逝,名利的追求终究是虚无的,反而让人更加思念那些真实而珍贵的情感。
最后两句“独立花飞满,无言月下迟”,既是对孤独的深刻反思,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未来的无奈与迷茫,似乎在问自己未来的路该如何走。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整首诗主要围绕思念与孤独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亲情与友情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
谁在说恓惶的客人?
A. 朋友
B. 自己
C. 外人
D. 恩师
“黄绶名空罢”中的“黄绶”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食物
B. 高官的名衔
C. 书信
D. 朋友
诗中“还来扫门处”指什么?
A. 回到家门
B. 去扫地
C. 掃除烦恼
D. 拜访朋友
答案: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耿湋的《得替后书怀上第五相公》更为细腻,情感沉郁,反映出个人的孤独与失落;而《登高》则是对国事的忧虑与感慨,展现出更为宏观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