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1:53:54
原文展示:
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
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
白话文翻译:
微风吹动荷花,水殿中飘荡着香气。在姑苏的台上,正举行着宴请吴王的盛会。西施醉酒后尽情舞蹈,娇媚得无力支撑,笑着倚靠在东窗旁的白玉床上。
注释:
- 风动荷花:微风拂动着荷花,描绘出清新自然的景象。
- 水殿香:水殿是指水边的殿宇,香气弥漫,营造出宴会的美好氛围。
- 姑苏台:姑苏是古代苏州的别称,台指的是宴会的地方。
- 吴王:指的是春秋时期的吴王,历史上与西施有渊源。
- 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因其美貌和才艺而受到吴王的宠爱。
- 醉舞娇无力:形容西施因醉酒而舞姿轻盈但无力,体现了她的娇媚和柔弱。
- 笑倚东窗白玉床:西施依靠在东窗旁的白玉床上,神态慵懒而迷人。
典故解析:
西施是春秋时期吴国的美女,她因美貌被吴王所宠爱。古代诗歌常以西施作为美丽与悲剧的象征,表现出对美女命运的感慨。此诗通过西施的醉舞,折射出美人的脆弱与无奈,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其一生豪放不羁,作品多以酒、月、风景为题材,风格奔放、个性张扬。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白游历江南时期,诗人受到姑苏美丽水乡的熏陶,灵感迸发,创作出此首描写西施的诗,表现了对美的向往与对历史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李白对美的极致追求和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诗中,微风与荷花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典雅的氛围,令人仿佛置身于水边的宴会上。西施的醉舞则是诗的高潮,既展现了她的美丽,又流露出一种无力与脆弱,似乎在暗示美丽背后的悲剧。李白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美与哀愁结合在一起,让人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无奈的历史感。整首诗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美女的赞美与对她命运的同情,使人感慨万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动荷花水殿香:描绘了自然与环境,风的轻柔与荷花的清香交融,奠定了诗的基调。
- 姑苏台上宴吴王:通过地点的设定,突出宴会的豪华与重要性,历史人物的出现增强了诗的厚重感。
- 西施醉舞娇无力:西施的舞蹈不仅是她美丽的展示,也是她脆弱的一种体现,反映出美的短暂与脆弱。
- 笑倚东窗白玉床:描绘西施慵懒的姿态,增添了生活的惬意,但也暗含了她的无奈,白玉床象征着奢华与冷漠。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风动荷花”与“水殿香”,表现出诗的和谐美感。
- 拟人:将荷花的动态描绘得生动,仿佛有了生命。
- 比喻:用“白玉床”来象征奢华与美丽的同时,也暗示了西施命运的悲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美与哀愁展开,表达了对历史美人的赞美以及对她命运的惋惜。在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无奈与悲剧,反映出李白对人生与时光流逝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花:象征纯洁与美好。
- 西施:美丽与悲剧的结合体。
- 白玉床:奢华与冷漠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姑苏台”指的是哪个地方?
-
西施在诗中表现出什么状态?
- A. 节俭
- B. 高冷
- C. 醉舞娇无力
- D. 忧伤
-
李白在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案:
- A
- C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王维《相思》:两首诗都涉及对美的追求与对命运的感慨,但王维的风格更为沉静,李白则显得更为豪放、奔放。
参考资料:
- 《李白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