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19:3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9:39:49
老以书为命,眼将书作雠。
芗林与诚叟,同贩短檠愁。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书籍的热爱与依赖,年长的人以书为生,眼前的书本则成为了他的一种仇敌。诗人和老友在芗林中一起贩卖小吃,心中却充满了忧愁。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以清新自然、平易近人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杨万里在晚年时创作,反映了他对读书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慨。南宋时期,士人重视读书,诗人以此为生,但也面临生活的困扰与无奈。
这首《读书堂》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书籍的深厚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忧虑。诗中提到的“老以书为命”,展现了诗人对书籍的依赖和尊重,书籍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生活的支柱。然而,随之而来的“眼将书作雠”则透露出一种矛盾心理,书籍的负担让人感到疲惫,似乎是生活中的一种敌人。
“芗林与诚叟”描绘了诗人和同伴们在自然环境中贩卖小吃的情景,这一细节使得整首诗生动起来,仿佛可以看到他们在林中忙碌的身影。短檠的愁苦则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尽管诗人热爱书籍,但现实的困扰使得他心中充满忧愁。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望与生活的无奈,体现了杨万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诗人通过对书籍的热爱,反映出文化人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世俗生活的艰辛与苦涩。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书籍的热爱与生活的无奈,反映了文化人在精神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芗林”是指什么?
“老以书为命”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