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3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5:07
春日杂兴
四十余年学养生,
谁知所得亦平平。
体孱不犯寒时出,
路湿常寻乾处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四十多年来学习养生的经历,结果却感到收获平平。身体虚弱,使得他在寒冷的时节只能出门,而在湿滑的道路上,他总是寻求干燥的地方行走。
诗中并未涉及显著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养生”一词,隐含了道家和儒家关于生命、健康和长寿的哲学思想。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细腻著称,尤其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家国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时值南宋国势衰弱,诗人心中充满忧虑。经历了多次的政治失意和个人的健康问题,使得他对养生的思考更加深刻。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表达,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无奈。开头的“学养生”表明了诗人对生命和健康的重视,四十年的努力并没有带来显著的成果,反映了一个人对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之感。这种感受在“体孱不犯寒时出”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身体的虚弱让他不得不谨慎应对寒冷的天气,这不仅是对身体状态的反映,也是对人生无奈的感叹。
“路湿常寻乾处行”则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以及他在逆境中仍努力寻求生存之道的精神。整首诗虽简练,但却充满了哲理,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有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具有深厚的情感和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养生的追求与生活现实的失落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健康的渴望。
诗词测试:
诗人花了多少年学习养生?
诗中“体孱”指的是什么?
诗人常常寻找什么样的道路行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