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0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0:23
奉和御制重阳五七言诗 其二 杨亿 〔宋代〕
民在华胥正乐康,高秋宾雁指衡阳。 蒹葭渐见凝清露,鶗鴂先惊歇众芳。 节值登高真胜会,年逢大有是殊祥。 宸心悦豫流新唱,星汉垂文示八方。
人民在和平繁荣中享受着幸福安康,深秋时节,大雁飞往衡阳。 芦苇间渐渐凝结了清露,杜鹃鸟的鸣叫预示着花儿的凋零。 正值重阳登高,真是盛大的聚会,年景丰收是特别的吉祥。 皇帝心情愉悦,创作了新的诗篇,星辰和银河向四方展示着文化的光辉。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五七言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亿奉和宋代皇帝的重阳诗作。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古人有登高望远、赏菊饮酒的习俗。诗中描绘了重阳节的景象,并表达了皇帝对国家繁荣和人民安康的喜悦之情。
这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节日氛围,表达了皇帝对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喜悦。首联以“华胥”比喻国家的和平繁荣,次联通过“蒹葭”和“鶗鴂”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暗示季节的变迁。颈联点明重阳节的登高活动,尾联则表达了皇帝的愉悦心情和对文化传播的期望。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杨亿诗歌的典型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景象,表达了皇帝对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喜悦,以及对文化传播的期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华胥”比喻的是什么? A. 国家的和平繁荣 B. 秋天的景象 C. 大雁南飞的目的地 D. 花儿的凋零
“鶗鴂先惊歇众芳”中,“鶗鴂”指的是什么? A. 杜鹃鸟 B. 芦苇 C. 清露 D. 星辰
诗的尾联表达了什么? A. 皇帝的愉悦心情 B. 秋天的景象 C. 大雁南飞的目的地 D. 花儿的凋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