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1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14:30
东府尊儒日,中州进学初。
牲牢奠商后,典籍讲秦余。
大法存无外,群英乐自如。
时凭游圣末,来驾折辕车。
在东府尊重儒学的日子里,中州的学问刚开始兴起。
祭祀用的牲畜在商代之后仍在继续,典籍讲解的内容是秦国的余韵。
伟大的法则并不在外,众多英才能畅所欲言。
正值游圣的末期,驾着折辕车来访。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德馨,号梅溪,宋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儒学的推崇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融合哲学思考与自然景观,展现出浓厚的文化气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重视教育和文化发展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东府的学术氛围,表达了对儒学及其传承的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和对英才的渴望。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充满学术气息的画面,展现了东府尊重儒学的氛围和中州教育的初兴。诗中提到的“牲牢奠商后,典籍讲秦余”,不仅描绘了祭祀的场景,更象征着中华文化的延续与发展。诗人通过对古典典籍的讲解,传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知识的追求。
在“群英乐自如”一句中,梅尧臣表达了对才俊的赞美,突显出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优秀人才能够自由施展才华的理想。最后一句“时凭游圣末,来驾折辕车”,则通过对孔子晚年生平的引述,折射出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不仅富有哲理性,更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深刻认识。
整首诗通过对教育、文化及历史的描绘,传达出对儒学和知识的尊重,以及对未来文化传承的期待,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人才培养的重视。
诗中提到的“东府”主要指什么?
“群英乐自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游圣”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梅尧臣的《依韵和希深游府学》与王之涣的《登高》都有对自然和文化的思考,前者更多着眼于教育和文化传承,后者则侧重于个人情感与自然风光的结合。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象使用上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