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0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0:01:08
穆护砂 乱后重游太清宫
作者:黄公渚
鼓枻沧溟去。践山盟待證鸥鹭。趁禺收浪,海天霞曙。
瀛壖清浅如许。一径处檀栾青凤舞。炎景敛日中无暑。
林海荡绿云靡极,绕殿脚泉声如故。
婀娜蓬莱,葳蕤薝葡,十年重到渺愁余。
访炼师羽化,玉徽辍轸,腹痛赏音无。
寥落钟鱼琳宇。碧纱笼壁题尘污。
怅蕊珠宫阙,沈沈朱鸟,年时洞天曾住。
遁藕空将身迷处所。生意抚婆娑庭树。
道场散饥鸦掠食,兵尘梗归雁无书。
海印芜平,宝珠花萎,魂归绛雪泪应枯。
又黄昏战舰空滩,角声吹暮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游太清宫时的所见所感。诗人乘船在广阔的海面上远行,追忆与山水的约定,期待见到海鸥和白鹭。在海天交接的地方,晨曦的霞光映照着宁静的水面,风景如画。太清宫的环境清幽,檀树和栾树间青凤翩翩起舞,炎热的夏日似乎在这里消失无踪。林间的绿意荡漾,泉水的声音依旧环绕在殿脚。
诗人在蓬莱仙境般的景致中,十年后再次来到这里,心中却满是愁绪。诗人访问了炼丹的师傅,感受着那份空灵的音韵,却因心痛而无法尽兴。
钟声在空中回响,墙壁的纱帐上落满了尘埃。对着昔日的宫阙,诗人感到惆怅,回想起往年的洞天福地。身心迷失在空荡荡的莲藕之中,树影婆娑,似乎抚慰着他的烦忧。道场里的乌鸦在寻找食物,战乱的阴霾使归雁无从寄书。海面平静如镜,珍珠花瓣凋零,诗人的灵魂似乎因泪水而干涸。最后,战舰在空旷的滩涂上,角声在黄昏中吹响,伴随着细雨如丝。
作者介绍:黄公渚(1870-1933),近代著名诗人,生于江苏,后移居上海。他的诗风以清新、典雅著称,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国乱之际,诗人在经历动荡后重游太清宫,心中感慨万千,既有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也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表现了个人与历史、自然的深刻交融,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诗人心声。
《穆护砂 乱后重游太清宫》是一首充满了感伤和思索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太清宫的自然景色与历史遗迹,表达了他对过往时光的眷恋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开篇的“鼓枻沧溟去”让人感受到一种远行的孤独,接下来的描写则如同画卷,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面。然而,在这美景之下,诗人内心的愁苦隐约可见。
诗中“十年重到渺愁余”一句,透出了他在岁月流逝中所积累的忧虑与感慨。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刻的悲哀。尤其是最后几句,诗人将自己与战乱的现实相对照,展现出一种无奈和失落,仿佛在幽幽叹息,感叹时光的流逝与命运的无常。
全诗语言典雅,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美丽,也有历史的沉重,表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大自然的景色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意美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太清宫的美丽景色与历史的沉重,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忧虑。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却又无法逃避历史带来的痛苦,体现了个人与时代的深刻交织。
诗词测试:
诗中“鼓枻沧溟去”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快乐
C. 愤怒
诗人对太清宫的印象是?
A. 迷失
B. 美丽
C. 破败
“十年重到渺愁余”中“渺愁余”表示诗人对过去的感受是?
A. 轻松
B. 忧伤
C.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穆护砂 乱后重游太清宫》与杜甫的《登高》有相似之处,二者均表现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下对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感慨。杜甫在《登高》中通过对高山的描写,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无奈,而黄公渚则是在太清宫的美景中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两首诗都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自然的融合,但表达方式各有千秋,前者更注重历史的厚重,后者则强调自然的美丽与个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