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12:16: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12:16:33
神仙不可学,性命夙所同。云天莽辽阔,嘘吸元相通。
落地遂沦隔,仰视空梦梦。安知青云秘,不出元胎中。
晶晶白日上,霭霭金银宫。天衢洞豁达,飞观交玲珑。
正气良有田,踵息绵无穷。坱虚括元化,倪动分鸿濛。
飘飖载营魄,云壁开重重。银河泛清浅,下指扶桑红。
共触熟为折,娲鍊孰为功。杜之閟朕兆,恢之弥穹窿。
谷神谅斯在,何事从赤松。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神仙境界的思考。他认为,神仙的境界是人所无法学习的,而每个人的性命本质上是相同的。天空的浩瀚无边,呼吸间与自然的本源相通。人落地后便被隔绝,抬头仰望,仿佛在梦中。又怎知青云深处的秘密,实际上并未离开元始的胎中。阳光晶莹照耀,金银的宫殿在云雾中若隐若现。通往天界的道路宽广明亮,飞翔的景象交错精致。正气如同丰饶的田野,生生不息,绵延无尽。虚空之中,元气交融而生,动静之间分开了浓厚的雾霭。游魂轻飘,穿越云壁层层叠叠。银河在清澈的天空中闪烁,指向扶桑的红日。触碰自然的法则,谁又能说这是人的功劳呢?对比杜甫的诗句,宇宙的奥秘在于无穷的广阔。谷神始终在此,何必从赤松寻求答案呢?
陈德正,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多,但其作品体现了清代文人的思想和艺术风格。陈德正的诗歌多关注道教哲理,体现出对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升天行》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思想变革之际。诗人在对神仙境界的思考中,表达了对人生命与自然本质的探索,以及对道家哲学的认同。
《升天行》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古诗,作者通过对神仙境界的思考,反映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诗中开篇即指出“神仙不可学”,这不仅强调了神仙的超凡脱俗,更暗示了人类对永恒与超脱的渴望是难以实现的。接下来,作者描绘了辽阔的天空和呼吸之间的联系,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云天莽辽阔,嘘吸元相通”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出一种和谐的宇宙观。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如“晶晶白日”和“金银宫”,构建了一个光辉灿烂的理想境界。这里的“白日”和“金银宫”不仅是物质的象征,更是精神向往的体现。诗人在描绘这些美好景象的同时,引导读者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强调正气和自然法则的不可侵犯,以及人的渺小和无力。
全诗通过层层叠叠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道教文化对人生的思考,强调“谷神谅斯在,何事从赤松”,即自然的智慧和奥秘往往不需要刻意追求,而应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领悟。整首诗在语言上精炼而富有韵律,体现了陈德正高超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全诗探讨了人类生命的本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超凡境界的向往。通过对神仙与自然法则的思考,体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强调自然智慧的存在与人类的渺小。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元胎”指的是什么?
A. 人的生命
B. 天空的奥秘
C. 自然法则
D. 神仙的境界
填空题:诗中“正气良有田,踵息绵无穷”描述的意境是____。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杜之閟朕兆”是指杜甫的诗句。对还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