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17: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17:31
日月逝不处,少壮能几时。
行行薄暮景,去去不可追。
衰颜坐自槁,华发无再缁。
天运有时极,人寿安可希。
饮食拳形体,魂魄来居之。
吾生一侨舍,日久终须辞。
所忧名未立,腐草忽同归。
茫茫百世后,知我复为谁。
寸心揽万古,中亦有所持。
长歌泣泗下,千载魂同悲。
这首诗描绘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与生命的短暂。日月交替,时光飞逝,年轻的时光能有多少呢?在薄暮的景色中,时光一去不复返。衰老的面容令人自觉无奈,白发再也无法恢复黑色。天命有时会尽,人活的岁数又能指望多少呢?饮食维系着身体,灵魂寄居于此。我的生命如同一个旅馆,久而久之终究要离开。所忧虑的是名声未立,腐朽的草木忽然归于尘土。茫茫百世之后,谁会记得我呢?我心中揽住万古,但内心也有所执着。长歌痛哭,泪水如雨,千载之后,灵魂同悲。
典故解析: “茫茫百世后”可以理解为对历史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自己生命价值的疑惑与追问。
作者介绍: 陈德正,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了对人生、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风格多以悲凉、感伤为主。
创作背景: 诗作写于清代社会动荡、士人地位尴尬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自身生命的感慨,反映了当时士人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惆怅。
《长歌行》以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诗中的意象如“日月”、“薄暮”、“衰颜”、“华发”等,构成了一幅苍凉的生命画卷,蕴含着对生命无常的感叹。诗人通过个人的经历,抒发了对生死的思考,质疑名声的价值,最终回归自然的思考。
整首诗在情感上起伏跌宕,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哀怨,也有对历史长河的思索。诗人用“长歌泣泗下”来收尾,既增添了悲情,也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与哲学思考。可以看出,诗人不单是在悲叹个人的命运,而是在更广阔的历史与宇宙视野中,探讨人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悟,表达了诗人对存在的疑虑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人不仅仅是在感叹个人的命运,更是对整个人类的生存状态进行反思,展现出一种普遍的悲哀与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日月逝不处”意指:
A. 日月交替
B. 时间飞逝
C. 太阳和月亮的静止
D. 诗人对时间的赞美
诗中提到的“华发”象征:
A. 年轻
B. 有智慧
C. 衰老
D. 美丽
“吾生一侨舍”比喻什么?
A. 人生的意义
B. 生命的短暂
C. 自然的景色
D. 旅行的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