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9:0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9:08:09
满江红 舟次润城谒程昆崙别驾仍用前韵
作者:陈维崧 〔清代〕
此地孙刘,想万马川腾谷涨。公到日雄关铁索,东流无恙。上党地为天下脊,使君文在先秦上。更纵横羽檄气偏豪,筹兵饷。天上月,波心漾。隔江笛,楼头唱。叹江山如此,可消官酿。侧帽高张临水宴,掀髯勇策登山杖。踞寒崖拂藓剔残碑,猿猱状。
这片土地上,孙权和刘备的英雄事迹,仿佛让万马奔腾,河谷也随之膨胀。你到达的那一天,雄伟的关隘铁索横亘,东流的河水依然安然无恙。上党之地,是天下的脊梁,而您,文才出众,早在先秦时期便已崭露头角。更有那纵横的羽书气势如虹,筹划兵员,筹集军资。天上的明月,荡漾在波心;江对岸的笛声,楼头传来歌唱。感叹这江山如此,难以消磨官场的酿造。高帽侧斜,临水而宴,掀发长须,勇策登上山杖。坐在寒崖之上,轻拂苔藓,剔除残碑,仿佛猿猱一般。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年—约1680年),字孟坚,号伟公,清代诗人、词人。他的诗词才华横溢,擅长豪放派风格,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对国家安宁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满江红》蕴含了浓厚的历史情感与家国情怀。作者通过回忆孙刘的英勇事迹,表现出对历史的敬仰与对豪杰的赞美。在诗中,陈维崧不仅回溯了三国时期的英雄故事,还以“万马川腾谷涨”形象地描绘出那种激荡人心的场景。
诗的结构上,采用了对仗与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诗的气势与韵律感。尤其在“天上月,波心漾”这一句,以清晰的意象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最后两句,作者以坐在寒崖之上,拂去苔藓的动作,传达出对历史的深沉思考与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对未来的期盼,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对个人理想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江山如画,英雄辈出,表现出对历史的怀念与对未来的希冀。
诗词测试:
该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孙刘”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英雄?
“天上月,波心漾”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