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3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6:50
昨夜云为祟,今宵月始妍。
如何一日隔,便减半分圆。
影里偏宜竹,光中不剩天。
客来休遣去,我醉正无眠。
昨夜的云层带来了阴霾,今天晚上月亮才刚刚开始变得明亮。
怎么只隔了一天,月亮就少了一半呢?
在影子里,竹子显得格外适合,而光亮中却没有剩下天空。
客人来了请不要送走,我正醉得无眠。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安人,宋代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诗风清新自然,颇具个性。
这首诗作于中秋节后,诗人因月亮的变化而感叹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短暂美好的惋惜与对友人的留恋,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观察。
《中秋后一夕登清心阁二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诗人通过对月亮变化的描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首句“昨夜云为祟,今宵月始妍”,用夜空的阴云与明月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照明与阴暗的敏锐感受。紧接着的“如何一日隔,便减半分圆”更是将时间的流逝表现得淋漓尽致,似乎在一瞬间,月亮便失去了它的圆满,带着深深的惋惜。
在描写自然的同时,诗人还引入了人的情感,尤其是对友人的留恋。“影里偏宜竹,光中不剩天”,这里的竹影与光影形成鲜明对比,竹子在影子中显得生机勃勃,而光亮中却只剩下孤独的感觉。最后一句“客来休遣去,我醉正无眠”,则是诗人心中对友人的深情厚谊,醉意之中,更显得无眠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期望。
整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杨万里诗歌的独特魅力。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云为祟”指的是什么?
A. 天空中的云彩
B. 阴云的影响
C. 风的影响
诗人希望客人在来时怎样?
A. 离开
B. 留下
C. 继续饮酒
诗人在最后一句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愤怒
C. 孤独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同样描写了月亮与思乡之情,但杨万里的诗更注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情感更为复杂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