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2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21:55
绝壁跨城楼,连天海气浮。
长空去鸟尽,落日断云留。
鼓角深秋壮,山河薄暮愁。
劳生知底所,倚杖寄沧洲。
在高耸的绝壁上建起城楼,气势连通天空与大海。
长空中飞鸟已然消失,落日的余晖依旧留在断裂的云层上。
深秋的鼓声和号角声显得格外壮丽,山河在薄暮中显得忧愁。
在艰辛的生活中,我已知道心底所向,借着拐杖寄情于遥远的沧洲。
作者介绍:韩元吉,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南宋初年,因其诗作风格朴实、情感真挚而受到后人的赞誉。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反映社会民生。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民众苦难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内心的忧愁与感慨,展现出对生活的一种深刻思考和反思。
《秋日杂咏六首》中的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壮丽景色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开篇以“绝壁跨城楼”引入,展现出雄伟的自然景观,给人一种气势恢宏的视觉冲击。紧接着,通过“长空去鸟尽,落日断云留”,诗人通过飞鸟的离去和落日的余晖,传达出深秋的萧瑟与孤独。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也深刻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悟。
后半部分“鼓角深秋壮,山河薄暮愁”,则在壮阔的景象中渗透出忧愁的情绪,鼓角声的雄壮与山河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在诉说一个英雄与时代的悲歌。最后两句“劳生知底所,倚杖寄沧洲”则把诗人从外部景色的描绘引向内心的深处,反映出他对生活苦难的无奈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通过诗人与自然的对话,展现了深邃的哲思与对人生的感悟,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秋日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深沉的忧伤与对未来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绝壁跨城楼”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
A. 低矮的山丘
B. 雄伟的城楼
C. 平坦的田野
在诗中,飞鸟的离去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秋天的萧条
C. 春天的到来
“倚杖寄沧洲”中的“沧洲”可能指代什么?
A. 远方的理想之地
B. 现实生活的归宿
C. 乡愁
答案:1.B;2.B;3.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韩元吉的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更为沉重,李白的诗则更显轻灵和思乡之情;而杜甫的《登高》同样表现出秋天的忧愁,但韩元吉的作品更加强调内心的孤独和对理想的向往。
以上内容对《秋日杂咏六首》中的这首诗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