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17:47: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7:47:25
次韵十五日菊
丁宝臣 〔宋代〕
秋香多日閟英华,霜脱离离抱砌斜。
趁节不随时俗眼,近冬真是岁寒花。
摛辞旧入骚人笔,载酒谁寻醉令家。
曾读南华齐物论,均无迟速可惊嗟。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菊花。在这多日的秋香中,菊花在霜中绽放,斜斜地依偎在墙边。尽管时节不合,仍然不被世俗所左右,而在冬季来临之际,菊花却依然绽放,象征着岁寒的坚韧。诗人借用古人的词句,饮酒作乐却无人来陪伴。曾读《南华经》中齐物论,意识到世间万物的速度与缓慢皆不值得惊叹。
丁宝臣,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雅致,常以自然景物作为抒情的媒介。
这首诗写于菊花盛开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菊花的美丽与坚韧,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在秋冬交替之际,菊花成为了坚强与高洁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与淡然。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菊花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和生命坚韧的思考。开头两句“秋香多日閟英华,霜脱离离抱砌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菊花在秋霜中的美丽,展现了自然的韵味和生命的顽强。诗人通过“趁节不随时俗眼”,表达了对世俗眼光的超然与不屑,强调了内心的坚定与宁静。
接下来的“摛辞旧入骚人笔”,则流露出诗人对文学的热爱,表明他渴望将个人情感与古人的智慧结合在一起。在“载酒谁寻醉令家”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孤独的心境,尽管有酒相伴,却无人与之共饮,显得尤为凄凉。
最后两句“曾读南华齐物论,均无迟速可惊嗟”,将思考推向了哲理的高度,强调了对生命的淡然与超脱,表明万物皆有其存在的价值,无需被外界的快慢所左右。这一思想贯穿全诗,使整首诗在自然与人生的描绘中,展现出深邃的哲理和情感的共鸣。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的超脱,以及对生命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菊花在严寒中傲然绽放的精神,象征着高洁与坚韧。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秋天的怀念
B. 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C. 对菊花的赞美
D. 对孤独的感叹
“岁寒花”所象征的是什么?
A. 温暖
B. 坚韧
C. 快乐
D. 哀伤
诗中提到的“南华齐物论”是出自哪部经典?
A. 《论语》
B. 《道德经》
C. 《庄子》
D.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