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9:59
送同年朱师古龙图赴潼川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杏园耆旧如晨星,
白头相对眼故青。
奉常礼乐照东蜀,
十年清名留汉廷。
蜀人减估天恩厚,
高议清阴犹记否?
迩来闻道更蠲除,
此段始终君一手。
归见岷峨无愧词,
父老笑迎还叹咨。
贾生未可去宣室,
屯膏一州谁谓宜。
魏阙江湖关出处,
招头不用催鸣橹。
遥知梦境尚京尘,
哑吒满船闻鲁语。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朱师古的深厚情谊。开头提到杏园的耆旧,像晨星一样闪耀,二人相对而坐,白发苍苍却依旧有着年轻的眼神。朱师古在东蜀任职十年,清白的名声留在汉廷。蜀地的人们对他的恩惠是厚重的,曾经的高谈阔论至今仍记得吗?最近听说要减免赋税,这一切都是他一手推动的。归来见到岷山,心中无愧;乡亲们笑着迎接,叹息着他的成就。贾谊在宣室长久不能归去,而他在一州的治理又有谁能说得清呢?提到魏阮在江湖上行走,招呼声中不需要催促船桨。最后,远远地知道梦境中有京城的尘埃,传来满船的鲁语声。
作者介绍: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梅子,南宋诗人、词人及书法家,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范成大与朱师古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不舍。朱师古在东蜀任职期间,表现出色,深受百姓爱戴,诗中通过对他的赞美,折射出对忠臣和良吏的敬重。
本诗以深厚的友谊为主题,展现了对朱师古的赞美与惜别之情。诗人在开头以“杏园”引入,象征着二人共同的学习和成长。接着,通过对朱师古在东蜀十年清白名声的描绘,强调了他为民服务、心系百姓的高尚品德。蜀地百姓对他的感念与感激,体现了朱师古的治政之道。而诗人在描写朱师古的成就时,运用了“减估天恩厚”的说法,既抒发了对友人的赞美,也略带对当权者的期许。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工整的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流畅自然,富有韵律感。同时,诗的后半部分以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尤其是“贾生未可去宣室,屯膏一州谁谓宜”,既表现了对贾谊的敬仰,也反映出对当下政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与意象美。通过比喻将友谊比作晨星,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思考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杏园”象征什么?
A. 友情 B. 财富 C. 权力
答案: A
朱师古在东蜀的任职时间是多久?
A. 五年 B. 十年 C. 二十年
答案: B
诗中提到的“贾生”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贾谊 B. 贾宝玉 C. 贾似道
答案: 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