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1: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1:18
寄大光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芭蕉急雨三更闹,
客子殊方五月寒。
近得会稽消息否,
稍传荆渚路歧宽。
全诗翻译:
在急雨打击芭蕉的深夜,客人在异乡感受到五月的寒意。最近有没有听到会稽那边的消息呢?稍微传来荆渚那条路似乎变得宽敞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季常,号澄江,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史诗。生于动荡的时代,诗风清新,情感真挚,作品关注民生,常寄托个人理想与社会现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在外地游历时,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信息闭塞的无奈。正值急雨打击,天气寒冷,与内心的孤独形成对比。
《寄大光》是一首充满思乡情绪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全诗以“急雨”和“五月寒”开篇,将读者迅速带入一个阴冷潮湿的环境中,这种气候的描写不仅营造了紧张的氛围,也暗示了游子内心的孤寂与惆怅。诗的第二句“客子殊方五月寒”,则进一步强调了游子身处异乡的特殊境遇,给人以强烈的代入感。
诗中提到的“会稽消息”与“荆渚路歧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关心与期待,尤其是对故乡的消息的渴望。这种关心不仅仅是对地理名词的提及,而是对故乡人情、风俗的深切怀念。诗的结尾以“稍传”收束,语气中透出一丝无奈与期待,表现了游子对未来的希望以及对故乡情感的牵绊。
整首诗在意象上下了很大功夫,急雨、芭蕉等自然景物的描绘,既是对当下环境的写照,也是情感的寄托。诗人将气候变化与内心情绪紧密结合,体现了他在大自然与人生哲理间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深情以及对时局变化的无奈和期待,情感真挚且深刻,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家国情怀的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
“芭蕉急雨三更闹”中的“急雨”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会稽”指的是哪个地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寄大光》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