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11: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11:58
高怀志丘壑,既足不愿余。
惜哉三迳荒,滞彼天一隅。
小筑聊自适,空园闢榛芜。
清影吊高槐,气与西山俱。
何以开了颜,庭柯作森疏。
月露洗尘翳,天风吹笙竽。
方其寓目时,万象供啸呼。
终然成坐忘,天地犹空虚。
券外果何有,浮云只须臾。
乃知钟鼎丰,未胜山林癯。
渊明死千年,日月走名誉。
不肯见督邮,归来守旧庐。
可怜骨已朽,后有谁继渠。
愿子副名实,此事吾欲书。
我心怀高远,志向如山川河流,已有所满足,不再贪求其他。可惜这三条小路荒凉,滞留在这偏僻的一隅。小小的住所聊以自适,空荡的园子开辟了杂草丛生。清幽的影子映照在高大的槐树上,气息与西山的风景相伴。何以使我面露笑颜,庭院的树枝稀疏,月光和露水洗净了尘世的阴霾,天风吹拂着笙乐与竽音。正当我寓目时,万象齐聚,供我吟啸呼号。最终我心如止水,天地依然空虚。外面的世界又有什么呢?浮云不过瞬息。于是我明白,钟鼎的丰盈,未必胜过山林的清瘦。陶渊明已逝千年,日月依旧流转着名声与荣誉。我不愿见到督邮,归来守护自己那旧日的茅庐。可怜我的骨头已然腐朽,后面又有谁来继承他的志向呢?我希望你能辅佐名实,这件事我愿意写下。
陈与义,字季常,号石溪,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作品多表现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此诗作于陈与义隐居之时,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浮华生活的厌倦,同时也反映了他对陶渊明的敬仰。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开篇即提及“高怀志丘壑”,表明了诗人心中高远的理想和追求,而接着对周围环境的描绘则带有一种惆怅的情绪,尤其是“惜哉三迳荒”,感叹世事的荒凉与孤独。诗中“小筑聊自适,空园闢榛芜”表明了诗人虽处于简陋的环境中,却能自得其乐的态度,显示出一种超然的生活哲学。
在情感的递进中,诗人通过“清影吊高槐,气与西山俱”描绘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表达了他对清幽环境的喜爱。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尤其是在对“钟鼎丰”与“山林癯”的对比中,表现出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深刻理解。
最终,诗人以“可怜骨已朽,后有谁继渠”而感伤,表达了对自己理想追求的无奈与思考,令人深思。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仅是在表达个人的情感,更是在对整个社会浮华的反思与批判,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物质生活的反思,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整体情感基调是淡淡的忧伤与自得。
诗中“高怀志丘壑”意指什么?
“可怜骨已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渊明”指的是哪位诗人?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对比,陈与义的这首诗在隐逸与对自然的描绘上有着相似的主题,但在情感表达上,后者更显得细腻与深刻。陶渊明更强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而陈与义则是在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中流露出一丝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