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1: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1:06
秋宵吟
作者: 汪东 〔清代〕
鲤鱼沈,雁迹渺。
似我离情深窈。
衣襟染剩泪染征尘,
至今难扫。
倚斜曛,送远燎。
万翼投林归鸟。
乡园在念,旧日吾庐,
翠筠空老。
性本宜秋,但渐觉风云气少。
暮年词赋,倦客京华,
此意向谁道。
残堞依江表。
杖策频来,时序换了。
怕明朝眺尽天涯,
霜叶微脱路更杳。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凄凉与思乡之情。诗中提到鲤鱼沉入水底,雁的行迹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正如我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衣襟上沾染了泪水和旅途的尘埃,至今难以清扫。倚靠在夕阳的余晖中,送走远方的火光,成群的鸟儿归入树林。心中常常挂念故乡,回忆起往日的家园,翠竹也在岁月中渐渐衰老。自身本该与秋天相宜,却渐渐感到风云的气息越来越淡。年长之际,写下的词赋,身为倦客的我在京城,向谁倾诉我的心意?残破的墙垣依旧在江边,常常杖策而来,时光已然更替。担心明天再望尽天涯,霜叶微微脱落,路途愈加渺茫。
作者介绍:汪东(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于抒情诗,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季,正值作者年长之际,感到身心疲惫,思乡之情愈加浓厚,体现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和对光阴流逝的感慨。
《秋宵吟》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结合了秋天的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诗中通过描绘自然界的景象,如“鲤鱼沈”、“雁迹渺”,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思乡之情。尤其是“衣襟染剩泪染征尘”,用衣物的污迹象征着过往旅程的艰辛与泪水,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与不舍。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通过对比“性本宜秋”与“渐觉风云气少”,展现了个人心境的变化,感受到秋天本该是成熟与丰收的季节,但诗人却感受到了一丝凄凉与无奈。这种情感的矛盾,使得整首诗更加深刻,令人感同身受。
最后,诗人提到的“怕明朝眺尽天涯”,不仅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更增强了整首诗的悲伤基调。整首诗以自然景象引入深情的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衰老和孤独的无奈与思索,体现了古典诗词的深邃与优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孤独与衰老的主题,反映了清代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秋宵吟》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汪东
C. 白居易
D. 杜甫
诗中“衣襟染剩泪染征尘”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思乡与离愁
C. 愤怒
D. 疲惫
“万翼投林归鸟”中的“万翼”指的是什么?
A. 成群的鸟儿
B. 风的声音
C. 云彩
D. 夕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