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15:4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5:47:11
登石门最高顶诗
谢灵运 〔南北朝〕
晨策寻绝壁,
夕息在山栖。
疏峰抗高馆,
对岭临回溪。
长林罗户穴,
积石拥阶基。
连岩觉路塞,
密竹使径迷。
来人忘新术,
去子惑故蹊。
活活夕流驶,
噭噭夜猿啼。
沉冥岂别理,
守道自不携。
心契九秋韩韦余,
目翫三春荑。
居常以待终,
处顺故安排。
惜无同怀客,
共登嘣铺荨。
清晨我策马寻找绝壁,
傍晚在山中栖息。
稀疏的山峰支撑着高耸的馆舍,
面对山岭俯瞰回旋的溪水。
长长的树林排列成洞穴,
堆积的石头拥挤着阶梯的根基。
连绵的岩石让道路显得阻塞,
茂密的竹林使小径变得迷惑。
来的人忘记了新鲜的技艺,
离去的人迷失在旧有的道路。
活泼的夕阳流淌而过,
幽幽的夜猿在啼叫。
沉沉的黑暗难以分辨道理,
守住道理的人自然不会携带。
心灵契合九秋的韩愈与韦应物,
眼前欣赏三春的荑草。
常常准备迎接终结,
顺应自然的安排。
可惜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起登上这平坦的荨草地。
作者介绍:谢灵运,字逸人,南北朝时期的诗人,是刘宋时期的著名山水诗人。他以描写自然风光而著称,其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谢灵运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使用丰富的意象,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谢灵运闲游于石门山之时,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在大自然中思考人生哲理的情怀。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观,唤起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友情的渴望。
《登石门最高顶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展现了谢灵运对山水的热爱与眷恋。开篇“晨策寻绝壁,夕息在山栖”,以晨昏对比,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探索与归属感。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疏峰抗高馆”与“对岭临回溪”构建出了一个高耸入云、清幽宁静的山水意境,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神秘的自然空间。诗中“连岩觉路塞,密竹使径迷”则通过对障碍与迷惘的描写,暗示了人生之路的曲折与复杂。
在“来人忘新术,去子惑故蹊”中,诗人反思了人们对于新事物的追逐与对旧道路的迷恋,揭示了人类对于生活的无奈与困惑。接着,诗人通过“活活夕流驶,噭噭夜猿啼”再度引入自然的声音与动态,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整首诗不仅在形式上融入了音韵的和谐美,更在内容上展现了哲理的思考。诗人在感受自然的同时,也在探讨人生的意义。最后以“惜无同怀客,共登嘣铺荨”作为结尾,流露出对友谊的渴望和对共同分享自然美好的期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比喻、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友谊的渴望,体现了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契合和生活哲理的深刻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晨策寻绝壁”中的“晨策”指的是什么?
A. 晚上策马
B. 清晨骑马
C. 白天休息
D. 中午游玩
“惜无同怀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感到孤独
B. 感到快乐
C. 感到愤怒
D. 感到无奈
诗中“密竹使径迷”表达了什么?
A. 竹子很美
B. 路径迷惑
C. 人生顺利
D. 自然安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