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01: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01:41
更漏子(借陈君俞韵)
李之仪 〔宋代〕
暑方烦,人似愠。
怅望林泉幽峻。
情会处,景偏表。
心清闻妙香。
宝幢低,金锁碎。
竹影桐阴窗外。
新事旧,旧愁新。
空嗟不见人。
炎热的夏天令人烦闷,
人似乎也因而愤懑。
无奈地望着那幽深的林泉。
心情舒畅的地方,景色却显得单薄。
内心清澈时,能闻到芬芳的香气。
宝幢(即装饰物)低垂,金锁(即装饰)散落。
窗外竹影摇曳,桐树的阴影交错。
新发生的事情与旧日的忧愁交织在一起。
只能空自叹息,见不到他人。
李之仪,字太初,号梦阮,宋代词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词风清新脱俗,情感细腻,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内心的情感纠葛。
《更漏子》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日渐复杂。李之仪在词中通过精致细腻的自然描写,流露出他内心的烦闷与孤独。
这首词以清新的自然描写与细腻的情感交织而成,展现了词人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词首两句“暑方烦,人似愠”,直接点出夏日的炎热带来的烦躁心情,接着又用“怅望林泉幽峻”引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烦闷的无奈。而“情会处,景偏表”则表现出内心的矛盾,尽管心情在某些时刻是愉悦的,但外在的景象却显得乏味。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写窗外的竹影和桐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象征着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词的后半部分“新事旧,旧愁新”更是将时间的交错与情感的纠葛表现得淋漓尽致,暗示着即使在新事物的冲击下,旧有的忧愁依然挥之不去。最终以“空嗟不见人”收尾,表现出词人对人际关系的渴望与孤独感。
整首诗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对现实孤独的无奈,融入了对人际关系的渴望与失落。
这首词的作者是?
A. 苏轼
B. 李之仪
C. 陆游
D. 柳永
“情会处,景偏表”中的“偏表”是什么意思?
A. 景色好
B. 景色差
C. 风景画
D. 看到的景象
诗中提到的“宝幢”象征什么?
A. 吉祥物
B. 美好的生活
C. 自然景色
D. 人际关系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