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道傍松一首》

时间: 2025-05-17 03:10:06

诗句

入闽多古松,夹道疏复密。

未尝识兵火,既久蔽云日。

蠢兹惰游民,深夜腰斧出。

斸根取脂肪,窃负如鬼疾。

譬诸人刖趾,僵仆立可必。

供君一瞬光,夭彼千岁质。

暴殄圣垂诫,樵采官著律。

徼吏嗜鸡豚,熟视不诃诘。

登高抚逵路,巨干日萧瑟。

哀哉暑行人,暍死谁汝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3:10:06

原文展示:

《道傍松一首》 作者:刘克庄 〔宋代〕

入闽多古松,夹道疏复密。
未尝识兵火,既久蔽云日。
蠢兹惰游民,深夜腰斧出。
斸根取脂肪,窃负如鬼疾。
譬诸人刖趾,僵仆立可必。
供君一瞬光,夭彼千岁质。
暴殄圣垂诫,樵采官著律。
徼吏嗜鸡豚,熟视不诃诘。
登高抚逵路,巨干日萧瑟。
哀哉暑行人,暍死谁汝恤。

白话文翻译:

闽地有许多古松,夹道而立,疏密相间。
它们从未经历过战争,长久以来遮蔽着云日。
那些懒惰的游民,深夜拿着斧头出门。
砍下根部取油脂,像鬼一样迅速地窃取。
比作人被割去脚趾,僵硬地立着也必定如此。
为了你一瞬的光亮,毁去它们千年的价值。
肆意践踏圣人的教诲,砍伐的官吏也在法令之下。
那些官吏贪恋鸡豚,熟视无睹不加诘问。
登高望远,沿路抚摸着巨大的树干,日光下显得萧瑟。
哀哉,行在炎热中的人,谁来怜惜你?

注释:

  • 道傍:路旁,指古松生长的地方。
  • 未尝识兵火:从未经历过战争的洗礼。
  • 蠢兹:指懒惰的游民。
  • 斸根:砍伐树根。
  • 窃负如鬼疾:形容窃取行为迅速如鬼。
  • 暴殄圣垂诫:肆意破坏圣人教诲的行为。
  • 徼吏:指那些贪婪的官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景熙,号广平,宋代著名诗人,其诗风格高峻,常以抒发志向、忧国忧民为主。刘克庄的一生经历了动荡的政治局势,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道傍松一首》写于南宋时期,反映了作者对砍伐古松这一现象的忧虑,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关切和对人类行为的批判。此时,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通过松树的遭遇,隐喻人们的境遇。

诗歌鉴赏:

《道傍松一首》以道旁的古松为切入点,揭示了自然环境被破坏的悲哀以及人们对自然的漠视。诗中通过描绘古松的生存状态,表现出对历史和文化的珍视,同时借古松的遭遇反映出人类在面对自然时的无情与贪婪。诗的前四句描绘了古松的安静与宁静,后面则通过对“惰游民”的描绘,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表现出人们对于自然的掠夺与对传统的忽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蕴含着对古树的惋惜与对社会现象的不满,深刻地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入闽多古松:描写闽地古松的数量,暗示其历史悠久。
  • 夹道疏复密:松树排列有致,展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未尝识兵火:古松未遭人类战争的破坏,象征纯洁无辜。
  • 既久蔽云日:古松已久遮蔽天空,象征其庇护与重要性。
  • 蠢兹惰游民:指那些懒散的民众,暗示社会的堕落。
  • 深夜腰斧出:描绘砍伐松树的场景,表现出其阴暗面。
  • 斸根取脂肪:砍伐行为的直接后果,暗示对自然的掠夺。
  • 窃负如鬼疾:形容砍伐者像鬼一样迅速,展现其掠夺行为的隐秘。
  • 譬诸人刖趾:将古松的遭遇比作人被割去脚趾,强调其痛苦。
  • 供君一瞬光:为了人类的一时之需,牺牲了古松的千年生命。
  • 暴殄圣垂诫:对自然的破坏反映了对古训的无视。
  • 樵采官著律:指砍伐行为在官府的纵容之下。
  • 徼吏嗜鸡豚:贪婪的官吏只关心个人利益,不顾自然。
  • 熟视不诃诘:对砍伐行为的视而不见,表现社会的冷漠。
  • 登高抚逵路:描绘诗人行走在路上,感受到古松的萧瑟。
  • 巨干日萧瑟:巨大的树干在阳光下显得萧条,象征伤感。
  • 哀哉暑行人:对行走在炎热中的人们表示同情,表达对社会的关切。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人刖趾”比喻古松的遭遇,增强情感的冲击力。
  • 拟人:通过描绘松树的状态,赋予其情感。
  • 对仗:整首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古松的生存状态,揭示自然环境被破坏的悲哀,表现出对人类行为的批判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珍惜。诗中充满了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松:象征长久、坚韧和自然的保护者。
  • 斧头:代表破坏和贪婪,象征人类对自然的掠夺。
  • 阳光:象征生命和希望,但在此处显得萧瑟,暗示衰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古松”象征了什么?

    • A. 贪婪
    • B. 坚韧与历史
    • C. 战争
    • D. 贫穷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惰游民”主要指的是__

  3. 判断题:诗人对砍伐古松的行为持肯定态度。(判断是或否)

答案:

  1. B. 坚韧与历史
  2. 懒散的民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与自然的关注,但更多的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长与凋零,表现出对生命循环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盂兰竹枝词 其五 盂兰竹枝词 其四 盂兰竹枝词 其三 盂兰竹枝词 其二 盂兰竹枝词 其一 东古寺次杨伯祥兵部韵寄金子骏先生 春游有感 红豆村庄怀古 其二 红豆村庄怀古 同舍弟游紫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倚障 一个皮一个页读什么字_一个皮一个页的拼音与写法详解 众所共知 之结尾的成语 精干 出谷迁乔 朝结尾的成语 户字头的字 购捕 詈辱 品德文章 斗榫合缝 悬繁体字怎么写?悬字繁体书写详解_汉字繁体学习 苗字旁的汉字有哪些_苗字旁的字 两点水偏旁汉字大全_两点水常用字详解 二字旁的字 天地诛灭 子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三撇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