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4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45:21
长亭怨慢 送曹镜初之皖
周祖同 〔清代〕
怅同是天涯羁旅,
恨别伤离,黯然难赋。
满目烽烟,忍堪飘泊不归去。
侧身东望,指点点金堤树。
树外是斜阳,只不见皖公山暮。
无语,奈萧萧落叶,未把玉骢留住。
家山梦里,怎知我客程还阻。
更休说绝代才华,也一例琵琶酸楚。
怕后夜思量,淮水都无情绪。
在这天涯的旅途中,我感到无比惆怅,
对离别的痛苦深感怨恨,心情黯然无以描绘。
满眼都是战争的烽烟,怎能忍受漂泊不归?
我侧身向东望去,指着那金色堤岸上的树木。
树外是西斜的太阳,只是看不见皖公山的黄昏。
无言以对,只能看着萧萧落叶,未能留住我的骏马。
在梦中思念家乡,怎知我的旅程依然阻碍重重。
更不必提那绝世的才华,也只如琵琶般令人伤感。
怕是夜深人静时思量,连淮水都显得无情。
周祖同,清代诗人,以其情感真挚和语言优美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达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离别的感慨。
这首诗是在送别友人曹镜初之际写成,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离别时光的感伤。诗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苦恼,反映了清代文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长亭怨慢 送曹镜初之皖》表现了在离别之际,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和对自己漂泊生活的深刻感慨。诗的开头以“怅同是天涯羁旅”引入,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和对自身命运的感叹,极具感染力。接着,描绘了满目烽烟的现实,暗示着国家的动荡和个人的无奈。诗人在侧身东望之际,眼前的金堤树令人想起故乡的美好,却又与皖公山的黄昏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愁苦的氛围。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特别是“无语,奈萧萧落叶”一句,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落叶象征着离别和失去,进一步加重了诗中离愁别绪的情感。最后,诗人提到“怕后夜思量,淮水都无情绪”,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和对情感的无奈,语言深沉,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离别、漂泊与思念,表达了对亲友的深切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丰富,意蕴深远。
诗中提到的“玉骢”象征什么?
A. 美好的骏马
B. 朋友
C. 故乡
“怅同是天涯羁旅”中的“羁旅”意指什么?
A. 回家
B. 流亡生活
C. 旅行
诗人对离别的感情是:
A. 轻松
B. 愉快
C. 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