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0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04:25
九日登戏马台
当时节物此山川,
倦客登临独惘然。
戏马台荒年自,
久射蛇公去事空传。
黄华半老清霜后,
白鸟孤飞落照前。
不与兴亡城下水,
稳浮渔艇人淮天。
在这个时节,山川依旧,
我这个疲惫的游客孤独地登上高台,感到惆怅。
戏马台荒凉,已是多年,
昔日射蛇的英雄事迹如今已成空谈。
黄花在霜后已显得有些衰老,
白鸟孤独地飞翔,落在夕阳的照耀下。
这水与城的兴亡无关,
渔船稳稳浮在淮河的天空下。
“射蛇公”源于古代传说,传说中有位英雄曾经射杀一条巨蛇,拯救了百姓,后世常以此作为勇敢和英雄主义的象征。此诗提到英雄事迹的“空传”,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现实的苍凉。
贺铸,字季真,号秋水,宋代著名词人、诗人,擅长填词和作诗。他的作品多以抒情见长,语言清丽,意境深远,常流露出对人生和自然的独特感悟。
这首诗创作于重阳节前后,诗人登高望远,感慨万千,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深思。
《九日登戏马台》是一首充满感怀的诗篇,诗人在重阳节的时节,独自登上戏马台,面对美丽的山川却感到无尽的惆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对过往英雄事迹的追忆与感慨,体现了对历史遗忘的无奈。
在诗的开头,诗人以“当时节物此山川”引入,既点明了自然的美好,又流露出诗人的孤独与倦怠。接着,诗人提到“戏马台荒年自”,暗示了曾经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历史的沧桑让人倍感失落。
“黄华半老清霜后,白鸟孤飞落照前”两句,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黄花的衰老和白鸟的孤飞,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邃。
最后两句“不与兴亡城下水,稳浮渔艇人淮天”,则通过渔艇的稳浮,暗示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尽管历史兴亡与自己无关,但仍然可以在这片宁静的水面上找到一种内心的安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戏马台”是指什么?
A. 一处风景名胜
B. 一位历史人物
C. 一种动植物
答案:A
“不与兴亡城下水”中的“兴亡”指的是什么?
A. 自然变化
B. 国家或城池的兴起与衰落
C. 个人的生死
答案:B
诗中描绘的“白鸟孤飞”象征什么?
A. 友谊
B. 孤独与失落
C. 自由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