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25: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25:08
向来茅屋半惊湍,
叹息流亡久未还。
已觉重行非故道,
只应无恙是青山。
旋蓝偃岳元常事,
深谷为陵亦等闲。
衲被蒙头都莫问,
未当居士一分顽。
过去我住的茅屋,常常受到急流的惊扰,
我叹息着,流浪已久,依旧未能归还故里。
我已经意识到重走旧路已不再可能,
只希望这青山依旧安好。
蓝天和青山本是常有的事情,
深谷也变得如同陵墓一般平常。
我披着僧衣蒙着头,不想再去追问往事,
我不再像个居士那样执着于烦恼。
作者介绍:李流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闻名。他的作品多以抒情为主,表现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哲思。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流亡时期,诗人在经历了流亡的苦痛后,回望故乡与往事,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水后过淮安金堂皆非旧路》这首诗以流亡者的视角,深刻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悟。首联“向来茅屋半惊湍”描绘了诗人居住环境的艰难,茅屋在急流的冲击下显得脆弱无力,让人感受到一种不安与无奈。接着“叹息流亡久未还”,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流亡生活的无奈与痛苦。
中间部分“已觉重行非故道”,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悟,重走旧路已不可能,意味着对过去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交织在一起。而“只应无恙是青山”,则带有一丝希望,尽管一切都已改变,但希望青山依旧如昔,象征一种永恒的存在。
最后几句“衲被蒙头都莫问”,表现了诗人对往事的释然,选择放下过往,不再追问,展现了一种超然的洒脱。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对过去的眷恋,又有对未来的淡然,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思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体现出一种超然与释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茅屋”象征什么?
“已觉重行非故道”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人对青山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