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蝶恋花 其二》

时间: 2025-05-15 08:47:44

诗句

困倚银屏钗凤坠。

半亸香茵,未解悲秋意。

银汉迢迢天接水。

遥山一抹修眉翠。

来往流萤香炷穗。

红烛宵来,结焰凭何瑞。

修竹凉风惊翠袂。

曼吟缓度千秋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08:47:44

原文展示:

困倚银屏钗凤坠。半亸香茵,未解悲秋意。
银汉迢迢天接水。遥山一抹修眉翠。
来往流萤香炷穗。红烛宵来,结焰凭何瑞。
修竹凉风惊翠袂。曼吟缓度千秋岁。

白话文翻译:

我依靠在银色屏风上,发钗如凤般坠落。半边香草铺成的地面上,仍未能理解这悲伤的秋天情绪。
银河遥远,天边与水面交接。远山如同修眉般的一抹翠绿。
来往的流萤如香炷般轻盈。红烛在夜晚点燃,焰火将凭什么吉祥的预兆?
修竹在凉风中轻轻摇动,惊动了翠色的衣袂。我的吟唱缓缓度过了千秋岁月。

注释:

  • 困倚:依靠而坐,意指疲惫或沉思。
  • 银屏:指银色的屏风,象征着隔离与静谧。
  • 钗凤坠:钗是发饰,凤象征美丽,表明女子的娇美和无奈。
  • 香茵:香草铺成的地面,暗喻女子的柔情与迷惘。
  • 银汉:形容银河,象征遥远与梦幻。
  • 修眉翠:指远山如同修眉般的美丽,暗含自然的细腻。
  • 流萤:指萤火虫,象征微弱的光亮与生命的闪烁。
  • 红烛:象征着希望与光明,夜晚的烛光代表温暖和情感的寄托。
  • 修竹:修长的竹子,象征高洁与坚韧。
  • 曼吟:轻柔的吟唱,表达内心的情感与思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文漪(当代)是一位擅长古典诗词的现代女诗人,作品多描写女性的情感与自然之美,风格细腻而富有韵味。她的诗作常常融汇传统与现代,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独特的观察视角。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当代,反映了诗人在生活中经历的情感波动,尤其是对秋天的感慨与思考。秋天常常被视为生命的终结与思念的时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眷恋。

诗歌鉴赏:

《蝶恋花 其二》是一首充满秋日情感的词作,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展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赞美。开篇“困倚银屏钗凤坠”意象鲜明,展现了一个女子在沉思中的娇弱与孤独,她的美丽与无奈交织在一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下来的描写,诗人以“银汉迢迢天接水”展现了广袤的宇宙与自我的渺小,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哲思。

“来往流萤香炷穗”的描写,将自然的轻盈与温柔展现得淋漓尽致,流萤的闪烁如同记忆中的点滴,唤起了诗人对过往的思念。此时,红烛点燃,象征着希望与温暖,但随之而来的“结焰凭何瑞”,则引发了对未来的思考与疑虑,带着一种对命运的无奈感。

最后一句“曼吟缓度千秋岁”,诗人以悠长的吟唱,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索,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情感与回忆。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女性特有的柔情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让人读来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困倚银屏钗凤坠

    • 描绘一位女子依靠在银色屏风上,发钗如凤般坠落,展现了她的美丽与无奈。
  2. 半亸香茵,未解悲秋意

    • 她坐在香草铺成的地面上,心中却无法理解秋天带来的忧伤与孤独。
  3. 银汉迢迢天接水

    • 描绘银河的遥远与天水相接的美丽,象征着距离与梦幻。
  4. 遥山一抹修眉翠

    • 远山如同修眉般的翠绿,展现了自然的优雅与细腻。
  5. 来往流萤香炷穗

    • 流萤在夜空中飞舞,似香炷般轻盈,带来生命的闪烁与温暖。
  6. 红烛宵来,结焰凭何瑞

    • 夜晚点燃了红烛,烛光映照下的情感带来对未来的疑虑与思考。
  7. 修竹凉风惊翠袂

    • 风吹动修长的竹子,惊动了女子的衣袂,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与人的脆弱。
  8. 曼吟缓度千秋岁

    • 诗人以柔和的吟唱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与回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遥山一抹修眉翠”将山与修眉相结合,形象生动。
  • 拟人:如“修竹凉风惊翠袂”,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整首词注重声韵的和谐,营造出一种优雅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充满了对秋天的思考与对过往的怀念,表现了女性在自然与时间面前的柔情与无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银屏:象征隔离与静谧。
  • 流萤:微弱的光亮,象征生命的闪烁与思念。
  • 红烛:希望与温暖,象征情感的寄托。
  • 修竹:高洁与坚韧,象征自然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银屏”象征什么?

    • A. 美丽
    • B. 隔离与静谧
    • C. 生命
    • D. 记忆
  2. “流萤”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最大的光亮
    • B. 微弱的光亮与生命的闪烁
    • C. 记忆
    • D. 无奈
  3. 诗中提到的“红烛”代表什么情感?

    • A. 悲伤
    • B. 希望与温暖
    • C. 无奈
    • D. 忧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但更多的是对爱人的思念与情感的抒发。
  • 纳兰性德《木兰花》:同样用于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风格上更加豪放。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赵文漪的诗歌更注重自然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出一种细腻而柔情的风格。

相关查询

会客有美堂,周邠长官与数僧同泛湖往北山, 夜泛西湖五绝 次韵答子由 张安道乐全堂 苏州姚氏三瑞堂 孔毅甫以诗戒饮酒问 次韵钱舍人病起 和王晋卿 答径山琳长老 玉堂栽花周正孺有诗次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坼堠 牛性 豆重榆瞑 言字旁的字 椎锋陷陈 内外感佩 私字儿的字 水汽 艸字旁的字 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新硎初试 牙字旁的字 出尘之姿 坐糜廪粟 包含沐的词语有哪些 巾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饾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