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0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09:32
作者:王安石 〔宋代〕
还家岂不乐,生事未应闲。
朝日已复出,征鞍方更攀。
伤心百道水,阂目万重山。
何以忘羁旅,翛然醉梦间。
回到家里难道不快乐吗?可是身边的事务却使我不能闲适。
朝阳已经再度升起,我还要骑上马去继续征途。
心中伤感,眼前是重重水流,远方是万重山峦。
我该如何才能忘却这漫长的旅途呢?只能在飘然的梦中醉倒。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反映了诗人王安石在生活中对归家的渴望与对世事的无奈。诗中提到的“朝日”与“征鞍”象征着希望与征途,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以其新法改革著称,提倡“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诗词风格上追求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安石政治生涯的一个阶段,他在朝政中屡遭挫折,心中感慨万千,回归故乡的愿望愈发强烈,诗中流露出对归家的渴望与对生活琐事的无奈。
《还家》通过质朴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归家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开篇即以“岂不乐”引出主题,表达了归家的快乐,但随即转入“生事未应闲”,表现出生活中的责任和琐事的压迫。接着“朝日已复出,征鞍方更攀”则体现了诗人虽然有归家的愿望,却不得不继续前行的无奈。诗中“伤心百道水,阂目万重山”通过自然景象表现了心境的复杂,山水之间的阻隔象征着归家的遥远与艰难。最后一句“何以忘羁旅,翛然醉梦间”则是对归家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诗人在梦中寻找解脱,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全诗情感真挚,蕴含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具有浓厚的抒情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与现实生活的无奈,揭示了人生旅途中的挣扎与思考,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诗词测试:
诗中“岂不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伤心百道水”中“百道水”比喻了什么?
诗人如何表达对归家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还家》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但王安石更侧重于生活的压力与责任感,而李白则更富于情感的直接抒发。二者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境遇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