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3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30:56
咏二疏
作者: 陶渊明 〔魏晋〕
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
借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
游目汉廷中,二疏复此举。
高啸返旧居,长揖储君傅。
饯送倾皇朝,华轩盈道路。
离别情所悲,余荣何足顾!
事胜感行人,贤哉岂常誉!
厌厌阎里欢,所营非近务。
促席延故老,挥觞道平素。
间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悟。
放意乐余年,遑恤身后虑!
谁云其人亡,久而道弥著。
这首诗描绘了时光的流逝和功成名就的人自有其归去之道。诗人借问衰落的周朝时期,有多少人能够真正领悟其中的趣味。在汉朝的朝廷中,二位“疏”人再次重出江湖。他高声呼啸,回到故乡,向储君傅长久鞠躬致意。在离别时,皇朝倾斜,华丽的车马满路,离别之情让人悲伤,而我对自己的荣华富贵又何足挂齿呢!事情的变化感动了行人,贤良的人又能常常被称颂吗?厌倦了阎王殿内的欢愉,我所追求的并非近来所需。促席延请老友,举杯畅饮,畅谈平日的情谊。金钱的交往终究寄托于心,清白的言辞却未能早早领悟。放开心情享受余生,何必担心身后的事!谁说那个人已死,经过时间的考验,名声反而愈加显著。
作者介绍: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田园诗闻名,作品多描绘农村生活和自然景色,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那时政治动荡,士人们追求理想和精神寄托,常常表现出对权力和名利的厌倦。他创作《咏二疏》时,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名人的赞美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思考。
《咏二疏》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古诗,陶渊明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理想和人生的思考。诗中以“二疏”为引,揭示了人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价值与困境,强调了个人的理想与追求。诗的开头通过“大象转四时”引入自然的变化,与人事无常形成对比,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功成名就者的离去。接着,诗人借问历史,思考在衰落的周朝中,有多少人真正获得了人生的乐趣,反映出对传承和历史的关注。
接下来的段落描绘了汉朝的朝廷景象,二疏之人再度受到重视,揭示了人才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与短暂性。而高啸返旧居、长揖储君傅的描写,更是体现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理想的坚持。离别时的悲伤与对荣华富贵的淡然态度,表现出一种对世俗名利的超然。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强调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陶渊明用清新的意象、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他对自由、理想和人生的深刻见解,给人以启示和感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传达出对理想、自由和人生意义的追求。陶渊明强调在浮华的世俗生活中,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充实与精神的追求,而非短暂的荣华富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咏二疏》中的“二疏”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厌厌阎里欢”意指什么?
诗中“放意乐余年”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