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2:53
百字令 春夜闻雁
作者: 杨芳灿〔清代〕
夜亭寒峭,正风高欲晕,月波微皱。雁影一绳声嘹唳,万叠吴云飞透。细草生烟,残花飘霰,才是归时候。星沈雨滞,天涯多少僝僽。廿载别却江南,君行过处,风景依然否。水国荒凉生计短,菰米莓苔非旧。潦倒羁怀,飘零倦翮,各自争春瘦。哀音渐远,拥衾惟听清漏。
夜晚的亭子寒气逼人,正值高风欲将月波晕染开来。雁影在空中划出一条线,声音嘹亮,万层的乌云被它们穿透。细草在烟雾中生长,残花如霰般纷飞,这正是归来的时候。星星沉没,雨水滞留,天涯有多少情感的波澜。二十年来离开江南,你走过的地方,风景是否依旧?水乡荒凉,生计短暂,菰米和苔藓都不是以前的样子。潦倒的心情被羁绊,飘零的羽翼,争相在春天中显得瘦弱。哀伤的声音渐渐远去,裹着被子唯听清脆的滴漏声。
作者介绍:杨芳灿是清代诗人,生于江南,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其诗风多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夜,诗人感受到夜晚的寒冷与孤寂,暗示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尤其是在与雁的鸣叫和自然景色的交织中,表达了情感的复杂与深邃。
《百字令 春夜闻雁》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乡之情的作品。诗人在寒冷的春夜中,借助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无奈。开头的“夜亭寒峭”便营造了一种凄冷的氛围,随即转入“雁影一绳声嘹唳”,这一句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大雁归来的场景,隐喻着离别与归属的主题。接下来的细草与残花的意象,进一步加深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中“二十载别却江南”一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二十年间生活的变化。而“水国荒凉生计短”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生活的艰辛与短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终以“拥衾惟听清漏”收束,暗示了孤独的生活中,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哀伤。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也折射出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夜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以及对生活的无奈,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夜亭寒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雁影一绳声嘹唳”中“雁影”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江南的感情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