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2: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2:32
梅花绕屋柳遮门,不是闾阊不是村。
归寄柴桑人自老,就荒松菊径犹存。
事关时命才何与,技止文章道未尊。
灯火半生堪底用,只将黄犊教吾孙。
梅花环绕着屋子,柳树遮住了门口,这里既不是闾阊(城门)也不是村庄。归来的柴桑人已经老了,但那荒芜的松菊小径仍然保留着。与时命相关的才华又有什么用呢?至于文章的技艺也未必受人尊重。半生的灯火到底能用来做什么呢?我只愿将这份知识传授给我的孙子。
方岳(生卒年不详),字梦阮,号青山,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高远,常以自然景色寄托情感,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除夕》创作于农历新年到来之际,诗人通过对梅花、柳树的描写,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中蕴含着对人生的反思,展现了对家人的关怀和对后代的期待。
这首诗以除夕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渗透出浓浓的乡愁和人生哲思。开篇两句以“梅花”和“柳”描绘出一个宁静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气氛。梅花象征着坚韧与孤傲,而柳树则增添了几分柔情,二者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思绪。接下来的“归寄柴桑人自老”,则引发了对时间流逝的感叹,诗人意识到自己已不再年轻,归乡的希望似乎变得遥不可及。
“事关时命才何与,技止文章道未尊”一句则流露出对才华与命运的思考,似乎在质疑才华是否真的能改变命运。在这短短的生命中,诗人对世俗的成功与荣耀不以为意,更关注的是对后代的教育与传承。最后一句“只将黄犊教吾孙”则是对未来的期望,表达了传承知识与价值观的重要性,强调了教育的意义。
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既有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期盼,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感受,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后代的期望,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方岳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柴桑”是指哪里?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