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次韵许深父》

时间: 2025-08-09 13:01:05

诗句

下瞰寒江百尺坡,小松新种也婆娑。

栽培拟待凌云日,眼底浮花奈若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13:01:05

原文展示:

次韵许深父 下瞰寒江百尺坡,小松新种也婆娑。栽培拟待凌云日,眼底浮花奈若何。

白话文翻译:

站在高处俯瞰寒冷的江水,百尺高的坡地上,新种的小松树摇曳生姿。精心栽培,期待它有朝一日能高耸入云,但眼前飘过的浮花又该如何对待呢?

注释:

  • 下瞰:从高处向下看。
  • 寒江:指寒冷的江水。
  • 百尺坡:形容坡地很高。
  • 小松:指新种的松树。
  • 婆娑:形容树枝摇曳的样子。
  • 栽培:培育种植。
  • 凌云:比喻高耸入云。
  • 眼底浮花:比喻眼前的短暂美好或纷扰。

典故解析:

  • 凌云:出自《庄子·逍遥游》,比喻志向高远或成就非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作多表现理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在观赏新种的小松树时所作,表达了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以及对眼前纷扰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高处俯瞰寒江和新种小松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中的“小松新种也婆娑”一句,既描绘了小松的生机勃勃,又隐喻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而“栽培拟待凌云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希望小松能够茁壮成长,高耸入云。最后一句“眼底浮花奈若何”则流露出对现实纷扰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执着追求与对现实困境的深刻认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下瞰寒江百尺坡: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寒冷的江水和百尺高的坡地,营造出一种高远、清冷的氛围。
  2. 小松新种也婆娑:新种的小松树在风中摇曳,展现出勃勃生机,象征着希望和未来。
  3. 栽培拟待凌云日:诗人精心栽培小松,期待它有朝一日能够高耸入云,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4. 眼底浮花奈若何:眼前的浮花象征着短暂的纷扰和美好,诗人对此感到无奈,但仍坚持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拟人:将小松树拟人化,形容其“婆娑”,赋予其生命力和动感。
  • 比喻:用“凌云”比喻高耸入云,表达对未来的高远期待。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和对现实纷扰的无奈。诗人通过描绘新种小松的生机勃勃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对美好未来的执着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困境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 寒江:象征着清冷和孤寂。
  • 小松:象征着希望和未来。
  • 凌云:象征着高远和成就。
  • 浮花:象征着短暂的纷扰和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小松新种也婆娑”中的“婆娑”是什么意思? A. 摇曳生姿 B. 高大挺拔 C. 枯萎凋零 D. 茂密繁盛 答案:A

  2. 诗中的“栽培拟待凌云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现实的无奈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自然的敬畏 答案:B

  3. 诗中的“眼底浮花奈若何”中的“浮花”象征着什么? A. 短暂的纷扰 B. 永恒的美好 C. 高远的志向 D. 深厚的情感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朱熹的《观书有感》: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待。
  • 吕祖谦的《秋日偶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张栻的《次韵许深父》与朱熹的《观书有感》都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但张栻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现实的无奈,而朱熹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学问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栻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包括张栻的生平和创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关山月 东园 夜归 偶作夜雨诗明日读而自笑别赋一首 五月初作 饮酒 书志 远游 东篱三首 其一 早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围堰 自由基 戈字旁的字 口字旁的字 劈里啪啦 冬开头的成语 一佛升天,二佛出世 毛羽零落 柔情侠骨 水蒸气 虚明 包含泪的词语有哪些 衣字旁的字 来者勿拒 粉骨糜躯 反犬旁的字 人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