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3:32
少年好疏懒,遂与性相安。经月常忘沐,逢人或不冠。鼎里金将化,囊中玉可餐。解言脱屣易,岂惮拂衣难。
年轻时喜欢懒散,于是与自己的性格相安无事。经常整个月忘记洗澡,遇到人时有时也不戴帽子。鼎里的金属即将融化,袋中的玉石可以食用。解脱言辞、脱下鞋子容易,难道还怕拂去衣上的尘埃难吗?
唐顺之(1507-1560),明代文学家、思想家,字应德,号荆川,江苏常州人。他是明代中期的著名文人,与王守仁并称“王唐”,在文学、哲学、军事等领域都有所建树。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这首诗是唐顺之在城西寺中居住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厌倦。诗中通过对自己懒散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他对自然、自由的追求。
这首诗以自述的方式,描绘了诗人年轻时的懒散生活和对自由的向往。首句“少年好疏懒,遂与性相安”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性格特点,他喜欢懒散,并且与这种性格相安无事。接下来的“经月常忘沐,逢人或不冠”进一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他的懒散,甚至到了忘记洗澡、不戴帽子的地步。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鼎里金将化,囊中玉可餐”这样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变化和珍贵事物的看法。最后两句“解言脱屣易,岂惮拂衣难”则表达了诗人对轻松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摆脱世俗束缚的决心。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通过对自己生活的描述,传达了对自由、自然的追求和对世俗的厌倦,体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厌倦。诗人通过对自己懒散生活的描述,传达了对自然、自由的追求。
诗中“经月常忘沐”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A. 勤奋 B. 懒散 C. 严谨 D. 活泼
“鼎里金将化,囊中玉可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夸张 D. 对仗
诗的最后两句“解言脱屣易,岂惮拂衣难”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的厌倦 B. 对自由的向往 C. 对困难的恐惧 D. 对懒散的享受
答案:1. B 2. B 3. B
通过以上内容,用户可以全面了解唐顺之的《寓城西寺中杂言五首 其二》,包括诗歌的原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分析、互动学习、比较与延伸以及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