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6:5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6:55:09
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
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
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
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在睡梦中,林间的风瑟瑟作响,醒来时看到明亮的山月高悬。
身心已经没有负担,感觉久违的轻松安宁,更何况还有清凉的池水和凉爽的馆舍。
写诗的句子虽然稳妥,却还觉得有些平淡,情怀却高远,笑看远郊的寒冷。
兰膏本就源自少陵的残余,好的东西是无法用金章来交换的。
朱熹(1130年-1200年)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诗人和哲学家,被誉为“理学宗师”。他提倡的理学思想影响了后世的儒学发展,强调儒家经典的解读。
《西江月》创作于朱熹晚年,他经过人生的磨练,愈发向往自然与内心的宁静。这首词表达了他对自然、内心世界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西江月》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独特感悟。开篇的“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风声轻轻,月光明亮,给人一种安静而和谐的感觉。这种自然的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外在环境的美,也引发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轻松的状态。诗人通过清池和凉馆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方式,似乎在告诫我们,真正的安宁来自内心的淡泊与对生活的理解。
后面几句则展现了诗人的自我反思与心境。尽管写作的句子显得稳妥,但他却嫌其平庸,反映出他对艺术追求的高标准和对自我境界的严苛要求。“情高却笑郊寒”生动地表现了诗人乐观的态度。他在面对外界环境的严峻时,心中仍然保持一种高远的情怀。
最后一句“好处金章不换”更是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强调了精神世界的珍贵,超越了物质的追求。诗人在这里展现了对生活哲学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高尚情操的追求,给人以启迪。
整首诗表达了朱熹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强调了高尚情操的珍贵,鼓励人们在纷扰的生活中追求精神的满足与内心的安宁。
诗中“林风瑟瑟”形容的是什么?
诗人认为内心的什么是“好处金章不换”的?
“情高却笑郊寒”中的“郊寒”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