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11:36:46
鸾皇栖高梧,那能雇鸱枭。
椒兰自昭质,不肯化艾萧。
人生同一初,气有善不善。
一为君子归,宁受流俗变。
云何屈大夫,属意椒兰芳。
兰皋并椒丘,兰藉荐椒浆。
骚中与歌首,兰必以椒对。
谓椒其不芳,谓兰不可佩。
经言混凡草,臭味自尔殊。
亡何岁时改,二物亦变初。
以兰为可恃,委美而从俗。
椒亦佞且慆,干进而务入。
椒兰信芳草,气质自坚好。
胡为坏於廷,晚节不可保。
意者王子兰,与夫大夫椒。
始亦稍自异,久之竟萧条。
迨其羽成性,甘心受芜秽。
不肯容一原,宁以宗国毙。
禹皋於共鲧,旦封与鲜度。
同根复并生,何尝改其故。
原非不知人,观人亦多涂。
治朝中可上,乱世贤亦愚。
况原同姓卿,义有不可去。
所望於兄弟,谓其犹可据。
我本兄弟女,孰知胡越予。
以是观离骚,庶几原心乎。
或云芷蕙等,岂必皆名氏。
骚者诗之余,毋以词害意。
仲尼作春敉,定哀多微词。
楚这嬖小臣,况亦有不知。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11:36:46
鸾皇栖高梧,那能雇鸱枭。
椒兰自昭质,不肯化艾萧。
人生同一初,气有善不善。
一为君子归,宁受流俗变。
云何屈大夫,属意椒兰芳。
兰皋并椒丘,兰藉荐椒浆。
骚中与歌首,兰必以椒对。
谓椒其不芳,谓兰不可佩。
经言混凡草,臭味自尔殊。
亡何岁时改,二物亦变初。
以兰为可恃,委美而从俗。
椒亦佞且慆,干进而务入。
椒兰信芳草,气质自坚好。
胡为坏於廷,晚节不可保。
意者王子兰,与夫大夫椒。
始亦稍自异,久之竟萧条。
迨其羽成性,甘心受芜秽。
不肯容一原,宁以宗国毙。
禹皋於共鲧,旦封与鲜度。
同根复并生,何尝改其故。
原非不知人,观人亦多涂。
治朝中可上,乱世贤亦愚。
况原同姓卿,义有不可去。
所望於兄弟,谓其犹可据。
我本兄弟女,孰知胡越予。
以是观离骚,庶几原心乎。
或云芷蕙等,岂必皆名氏。
骚者诗之余,毋以词害意。
仲尼作春敉,定哀多微词。
楚这嬖小臣,况亦有不知。
凤凰栖息在高大的梧桐树上,那怎能与乌鸱相提并论?
兰花自有其高洁的品格,不愿意化作艾草和萧草。
人生在起初都是一样的,气质有善有恶。
一旦成为君子,宁愿受流俗的变迁。
怎么会屈服于大夫,偏爱椒兰的芳香呢?
兰花生长在兰皋,椒树则在椒丘,
兰总是用来配合椒,诗歌中也必定以兰对椒。
说椒没有芳香,说兰不可以佩戴。
经书中说凡草混杂,臭味各有不同。
时光转瞬即逝,二者也会变得不同。
以兰为依靠,放弃美德而随俗流。
椒也同样谄媚且轻浮,迎合而追求入世。
椒兰确实是芳草,气质也都坚韧美好。
为何在朝廷上败坏,晚节无法保全?
意在于王子兰,与大夫椒相对。
开始时稍有不同,久而久之竟然萧条。
等到羽翼翩翩,甘心接受污秽。
宁愿不容一原,甘愿使宗国消亡。
禹皋共鲧,早晨封爵与鲜度。
同根而复生,何尝改其本性。
并非不知人,观察他人也多有失误。
在太平盛世中可以被重用,乱世中贤者也显得愚蠢。
况且同是姓氏的卿,义理上不可抛弃。
寄托于兄弟的期望,认为还有所依靠。
我本是兄弟的女儿,谁知胡越的命运。
以此观《离骚》,或许能看到我内心的真实。
有人说芷和蕙,岂必都是名门?
骚者诗的余韵,不要以词来损害其意。
孔子作《春秋》,定格哀伤的微词。
楚国的宠臣,难道也有不知之处?
魏了翁(约1230—1290年),字元甫,号涧翁,南宋时期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时事,风格清丽,擅长抒情与咏物,尤其以古诗为主。
此诗写于魏了翁晚年,借用椒兰的意象,表达对世俗风气的反思和对品德的坚守。在社会动荡和世态炎凉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比高洁的兰和卑俗的椒,发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世俗的批判。
《过屈大夫清烈庙下》是一首充满哲理性和深刻思考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椒兰的细致描写,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和社会风气对个体的影响。诗中“鸾皇栖高梧,那能雇鸱枭”的开头,便以高贵的凤凰与低贱的乌鸱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人应有的志向与追求。
诗人借用“椒兰”二物,展现了人们在世俗压力下的选择与取舍。他指出,虽然兰花和椒树同根而生,但其气质和命运却大相径庭,最终选择了迎合世俗的椒树,其品德与气质也随之堕落。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不仅表达了对个人品德的追求,也反映了对社会风气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形式上严谨,结构分明,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既有哲理的深度,又有文学的美感。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社会、人生和个人修养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全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个人品德的坚守与对世俗风气的反思。通过对高洁与卑贱的对比,诗人呼吁人们应当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不应随波逐流。
诗中“鸾皇”指的是哪个动物?
在诗中,兰花象征什么?
诗人希望读者如何看待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