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05: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05:59
凤凰台上忆吹箫 咏菊
作者: 陈蕴莲 〔清代〕
广陌秋高,小窗风冷,篱边点缀轻黄。
试下阶摘取,襟袖皆香。
不是等闲桃李,趁芳菲爱踏春阳。
试看我亭亭瘦影,尽耐严霜。
商量。欲拌一醉,借色染云笺,香沁诗肠。
况谢庭觞咏,莫问柴桑。
更少些儿俗韵,云髻畔插满何妨。
还乞取,花心花实,归献高堂。
在广阔的街道上,秋天的天空高远,小窗外的风凉飕飕,篱笆边点缀着淡淡的黄色花朵。我试着下阶摘取,香气扑鼻。它们可不是普通的桃李,趁着芳菲的时节,爱踏春阳。我看看自己那瘦弱的身影,竟然能耐受严霜的侵袭。
讨论一下,想要借酒浇愁,借着色彩染上云边的纸,香气沁入我的诗情之中。何况在谢庭的酒杯中吟咏,别问柴桑的事。
更希望少一些世俗的韵味,云髻上插满花朵又有何妨。最后还希望能够采集花心花实,归献给高堂。
作者介绍:陈蕴莲,清代女诗人,才情出众,作品多体现女性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季,作者借菊花的坚韧与美丽,表达对生命的感慨与对艺术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望与限制。
这首诗以菊花为主题,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与赞美。开篇通过“广陌秋高,小窗风冷,篱边点缀轻黄”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秋日氛围。菊花在这样的环境中愈发显得清丽脱俗,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菊花的坚韧与优雅。
诗中“不是等闲桃李,趁芳菲爱踏春阳”一句,表达了菊花的独特价值,并暗示其不随波逐流的个性。接着,作者反思自我,提及“亭亭瘦影”,象征着她对自身处境的敏感与思考。同时,借酒浇愁的意图,体现了她渴望在艺术中寻找慰藉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生命、艺术与个体价值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哲理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菊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个体独立精神的赞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广陌”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亭亭瘦影”最可能指的是?
诗中想通过“商量”表达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