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0:12: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12:14
作者: 秦观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轻舟已过万重山,
闻莺啼、声声慢,
似诉平生怨。
无奈朝来寒雨,
点滴梧桐,
愁煞人。
常常记得在小溪边的亭子里,日暮时分,沉醉得不知归路。
尽兴而归时,晚舟误入了藕花丛中。
轻舟已经划过万重山,
听到黄莺啼叫,声音缓缓传来,
似乎在诉说着一生的怨恨。
无奈今天早上寒雨淅沥,
滴滴答答落在梧桐树上,
愁煞了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宋代词人,与苏轼等并称。其词风清丽婉约,情感细腻,常描绘爱情、自然等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创作于秦观的青年时期,表达了其对青春年华和爱情的追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描绘了自然的美与内心的愁苦,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矛盾。
《如梦令》是秦观的一首经典词作,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表达。开头通过“常记溪亭日暮”引入,渲染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意境,描绘了日暮时分的闲适与醉意,传达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接着,词人以“兴尽晚回舟”转入思乡之情,展现出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在“误入藕花深处”中,藕花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纯洁,但同时也隐含着误入而生的迷茫与困惑。词中的“轻舟已过万重山”则表现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旅程。
“闻莺啼、声声慢,似诉平生怨”一句,黄莺的啼鸣如同诉说着词人内心的愁苦,意境深远,情感细腻。结尾处的“无奈朝来寒雨,点滴梧桐,愁煞人”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寒雨与梧桐的意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令人感同身受,表现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整首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现了秦观深厚的艺术功力和独特的情感表达。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现了对青春时光的怀念,对爱情的向往与无奈,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惆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常记溪亭日暮”中,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忧愁
B. 怀念
C. 兴奋
“轻舟已过万重山”中的“万重山”象征着什么?
A. 自然的美
B. 人生的旅程
C. 忧伤的心情
诗中提到的“寒雨”主要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无奈
C. 兴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