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1:0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1:08:20
怀鹿门县名离合二首
作者: 皮日休
山瘦更培秋后桂,
溪澄闲数晚来鱼。
台前过雁盈千百,
泉石无情不寄书。
十里松萝阴乱石,
门前幽事雨来新。
野霜浓处怜残菊,
潭上花开不见人。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孤寂。山显得瘦削,秋天的桂花在这时更为显眼;溪水清澈,悠闲地数着傍晚游来的鱼儿。台前的雁群成群飞过,泉水和石头却无情地不传递任何书信。十里松树和藤萝的阴影映衬着乱石,门前的幽静之事在雨中焕发着新的气息。野外的霜浓重得让人怜惜那残缺的菊花,潭边的花开却见不到人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皮日休,字沈之,号青山,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883年。他是“诗中有画”的代表,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作品清新脱俗,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本诗是在皮日休晚年写作的一部分,反映了他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幽雅,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
本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开篇的“山瘦更培秋后桂”,描绘了秋天的桂花,营造了一个宁静而清新的意境。接着,溪水清澈,鱼儿游弋,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诗中“台前过雁盈千百”一句,描绘了迁徙的雁群,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此时,泉石“无情不寄书”,透出一种对人情冷暖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外界关系的思索。后面几句中,松萝阴影与雨来新事的结合,构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给予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最后两句描绘了残菊与潭花,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怜惜和对孤独的深切感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如“溪澄”与“晚来鱼”的对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此外,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泉石被赋予了无情的性格,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孤独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溪澄闲数晚来鱼”中的“数”是什么意思?
A. 数字
B. 数量
C. 计算
D. 观看
“泉石无情不寄书”中,泉石象征着什么?
A. 情感
B. 自然
C. 无情
D. 书信
诗中提到的“野霜浓处怜残菊”表达了诗人的哪种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伤感
D. 幸福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