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3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34:54
读书破万卷,许身一何愚。
赤骥顿长缨,健儿胜腐儒。
我读书破万卷,却甘愿为此而愚蠢。
像赤骥那样的良马,才不需要长缰绳;
英俊的少年,怎能屈从于腐朽的书生?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号宋瑞,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抵抗蒙古入侵的斗争中表现出色,最终为国殉道。他的诗风豪放,气势磅礴,充满爱国情怀。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危亡之际,文天祥面临外敌入侵的压力。他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知识的追求与对腐朽文化的反叛,反映出他渴求变革的心态。
这首诗在字句间流露出深刻的思想与情感。开篇的“读书破万卷”,展现了文天祥对知识的崇尚和追求,然而接下来的“许身一何愚”,则自嘲于这种追求的无奈与愚昧,表达出一种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强烈反思。
“赤骥顿长缨”用马的形象来比喻有才能的人,强调自由与才能的结合,象征着对于束缚的反抗。而“健儿胜腐儒”则进一步指出,年轻人应当勇于超越那些旧有的、腐朽的文化,去追求更加有意义的目标。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文天祥的个人理想,也反映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注。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密,情感上强烈,既表达了个人的追求,也传递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希望。通过对优秀人才的呼唤与对旧文化的否定,文天祥展现出一种激昂的爱国情怀,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本诗中心思想在于追求知识与反对腐朽文化的结合,强调年轻人的重要性和对自由的渴望,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对社会变革的期待。
文天祥的“赤骥”象征什么?
“读书破万卷”的含义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腐儒”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