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自警三首》

时间: 2025-05-12 14:05:30

诗句

当仁贵不让,见义忌无勇。

今人无魏颗,勿望渠形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4:05:30

原文展示:

自警三首
当仁贵不让,见义忌无勇。
今人无魏颗,勿望渠形梦。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仁不让和见义勇为的看法。作者认为,当面临正义之事时,不应退让;而在现代社会中,缺乏魏公(魏公子)的高尚品德,不应对他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注释:

字词注释:

  • 当仁:应当做对的事情。
  • 贵不让:强调在正义面前不应退让。
  • 见义:看到正义之事。
  • 忌无勇:害怕没有勇气去做。
  • 今人:现代人。
  • 魏颗:指魏公子,魏国的贤人,象征高尚品质。
  • 勿望渠形梦:不要对他人的形式或幻想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典故解析:
“魏颗”指的是魏公子(魏公),是古代中国一位以仁义著称的贤人,象征着高尚的道德品质。这里借用这个典故,强调当今人们缺乏这样的品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吕,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与个人修养,风格严谨,强调自我警醒。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讲究修身齐家的时代,作者通过对比古今,表达对当代人道德缺失的不满与警醒,旨在激励人们重视正义与勇气。

诗歌鉴赏:

这首《自警三首》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道德与勇气的思考。开头两句讲述了面对正义时的态度,强调了在关键时刻应当果敢,而不是退缩。这种思想在宋代士人的诗歌中并不罕见,然而,李吕通过“今人无魏颗”的对比,深刻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缺乏高尚品德的现状,表现出一种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和失望。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贤人的理想与现代人现实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反差,令人深思。诗中表达的自警意识,不仅是对自身的警醒,也是对社会风气的呼喊。诗句中所蕴含的情感激荡着读者,促使人们反思自己的行为与道德立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当仁贵不让”:面对正义时,应该果断而坚定,不应让步。
  • “见义忌无勇”:看到正义之时,若缺乏勇气则会感到惋惜。
  • “今人无魏颗”:现代人缺乏魏公子的高尚品德与德行。
  • “勿望渠形梦”:对他人美好形象的幻想是不现实的。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今的对比,加深了诗的主题,突出了道德的缺失。
  • 隐喻:魏颗作为象征,代表着理想中的高尚品德。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道德品质的重视,呼吁人们在面对正义时要勇敢坚定,同时反思现代社会中道德的沦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正义、道德的象征。
  • :勇气和力量的象征。
  • 魏颗:高尚品德的象征,反映了理想的道德标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当仁贵不让”的意思是:
    A. 面对正义时应退让
    B. 面对正义时应坚定
    C. 面对正义时要勇敢

  2. “今人无魏颗”中“魏颗”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古代的贤人
    C. 一种食物

  3. 诗的主题思想是:
    A. 反映个人情感
    B. 讲述历史故事
    C. 强调道德与勇气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自警歌》:同样强调自我反省与道德的诗作。
  • 《登高》:王之涣的名作,表达了对人事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对比,李白强调享乐与豪放,而李吕则关注道德与自警,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观与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白与李吕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大圣乐 萍婆果连岁秋花 大圣乐 东园饯春追和草窗韵 大圣乐 农境 大圣乐 寿孙节母 大圣乐 春闺 大圣乐 大圣乐·千朵奇峰 大圣乐 甲寅清明 大圣乐 落梅 大圣乐 次周草窗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頁字旁的字 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祖辈 孤特自立 包含鸠的成语 包含愿的词语有哪些 牛字旁的字 饥饱劳役 尢字旁的字 行脚僧 像煞有介事 忔登 跏坐 返观内视 佥允 一寸山河一寸金 麻字旁的字 虎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