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2:12
庐阜诸峰,炉峰绝胜,草堂介焉。敞明窗净室,素屏虚榻,要仰观山色。俯听流泉。中有池台,旁多竹卉,夹涧杉松高刺天。堂之北,据层崖积石,绿荫浓鲜。堂东瀑布飞悬。似雨露霏微珠贯穿。有春花秋月,夏云冬雪,阴晴显晦,雾吐烟吞。右抱琴书,左携妻子,杖屦从容尽暮年。平生志,赖清泉白石,实听余言。
庐阜的众多山峰中,炉峰最为出众,草堂恰好坐落其中。宽敞明亮的窗户和整洁的房间,白色的屏风和空旷的榻子,让我可以仰望山色,俯听流水。里面有池塘和平台,周围生长着竹子和花草,夹在溪涧旁的杉松高高地刺向天空。堂北面,依傍着层叠的山崖,积石成堆,绿荫浓密鲜亮。堂东的瀑布飞流直下,像细雨轻轻洒落,微珠般贯穿而下。这里有春天的花朵和秋天的月亮,夏天的云彩和冬天的雪景,阴晴变化,雾气缭绕,烟雾吞吐。右手抱着琴书,左手牵着妻子,悠然自得地度过晚年。我的一生理想,依靠着清泉白石,实在是令人感慨万千。
林正大,字子晋,号月洲,南宋时期的诗人、文人。他的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此诗作于林正大隐居于庐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渴望远离喧嚣、归隐山林的心情。
《沁园春·庐阜诸峰》是一首描绘山水田园的诗作,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庐阜的自然景观展现在读者眼前。诗中,炉峰的绝胜和草堂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清幽生活的向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田园气息,也反映了他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诗中对四季景色的描绘,生动而富有变化,春花秋月、夏云冬雪的意象交替出现,构成了一个丰富而多彩的自然画卷。这种景象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与变迁,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哲思。
此外,诗的最后两句“右抱琴书,左携妻子,杖屦从容尽暮年”,更是将个人生活的宁静与自然景观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家庭、生活和理想的美好憧憬。整首诗既有对自然的感悟,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交织。
庐阜诸峰,炉峰绝胜,草堂介焉。
敞明窗净室,素屏虚榻,要仰观山色。
俯听流泉。
中有池台,旁多竹卉,夹涧杉松高刺天。
堂之北,据层崖积石,绿荫浓鲜。
堂东瀑布飞悬。
似雨露霏微珠贯穿。
有春花秋月,夏云冬雪,阴晴显晦,雾吐烟吞。
右抱琴书,左携妻子,杖屦从容尽暮年。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炉峰”指的是哪座山?
A. 庐山
B. 九华山
C. 泰山
诗中提到的“右抱琴书,左携妻子”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自然的向往
B. 对家庭生活的珍惜
C. 对人生的迷茫
诗中“阴晴显晦,雾吐烟吞”描绘了什么自然现象?
A. 四季变化
B. 天气变化
C. 日夜交替
林正大的《沁园春·庐阜诸峰》与杜甫的《登高》在主题上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杜甫更强调人生的艰辛与哲理,而林正大则更侧重于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