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0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06:49
作者: 程滨 〔当代〕
类型: 古诗词
凤鸟不来河不图,斯文宁不在兹乎。
燕居侃侃温而厉,天下滔滔紫夺朱。
参也鲁,子羔愚。问津皆是孔之徒。
未知谁与裁狂简,太息觚哉觚不觚。
凤鸟不再来,河流不再描绘,这样的文雅风范何在呢?
燕子栖息在温暖的地方,却又显得剽悍,
天下众人纷纷而来,犹如紫色和朱红的争夺。
孔子的弟子中,有些人像愚笨的小羊。
问路的人都是孔子的门徒,
却不知道谁来裁剪这狂妄的简册,唉,感叹啊,觚何以不觚。
作者介绍: 程滨,现代诗人,擅长用古典诗词形式表达对现实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他的作品常常融入哲理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当代社会,诗人通过对《论语》的反思,表达对当下文人风范的失落及对传统文化的怀念。诗中融合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鹧鸪天 读论语》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探讨了传统文化的衰落与个人理想的碰撞。开篇以“凤鸟不来”引入,暗示社会文雅风范的缺失,接着用“燕居侃侃”描绘出一种安静而坚定的生存状态,与后文“天下滔滔”的纷扰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在对孔子及其门徒的提及中,诗人表现出对古代智慧的敬重,同时又对当代学人的愚昧感到无奈与失望。最后一句“太息觚哉觚不觚”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叹息,也是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强烈呼喊。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关注与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对现状的批判,展现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感受。
诗中“凤鸟不来”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孔之徒”主要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