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4:2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4:23:59
旋捣香杭炊玉粒,饱肥鲜鲫脍银丝。它年虚费太官粟,到得江头已恨迟。
正在捣香杭米,炊煮着玉一样的米粒,吃着肥美的新鲜鲫鱼刺身,鱼肉上洒着银丝似的调料。到来年虚耗太官的粮食,到达江边时却已感到时间太晚,心中充满遗憾。
“太官粟”是指官府所用的优质粮食,体现了作者对美食的向往和对繁华生活的追求。该诗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中的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
李弥逊,字文升,号竹溪,宋代诗人。生于文学氛围浓厚的家庭,擅长诗词,尤其以描写自然与人情见长。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仪真道中三首》是李弥逊在游历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美食的享受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悟。在游历的过程中,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因而产生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惋惜。
这首诗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感情,展现了诗人对美食的赞美与对人生短暂的思考。开头几句通过细致的食物描写,构建出一种丰盛的生活场景,仿佛可以嗅到那香气扑鼻的米饭和鲜美的鲫鱼。诗人用“玉粒”和“银丝”的形象,传达了对食物的极高审美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品质的重视。然而,最后两句则转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未来的惋惜与无奈,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华,也引发了读者对生活的思考,提醒人们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每一刻。同时,诗中对美食的描绘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饮食的重视,蕴含着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对珍惜当下生活的深刻理解,提醒人们在追求生活品质的同时,也要关注时间的流逝,珍惜当下的美好。
“旋捣香杭炊玉粒”中的“香杭”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鲫脍”指的是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享受与时间流逝的无奈,虽然主题相似,但李白更强调豪放与洒脱,而李弥逊则显得温婉和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