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和季弟韵二十首》

时间: 2025-07-27 19:56:19

诗句

群书烟海眩弥茫,一念毫厘判圣狂。

煽宠艳诗多狎客,漏名直笔几牙郎。

同时待诏馀枚叟,何处山人似李唐。

老矣自筹身世事,不将卦气问京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9:56:19

原文展示

和季弟韵二十首
刘克庄

群书烟海眩弥茫,一念毫厘判圣狂。
煽宠艳诗多狎客,漏名直笔几牙郎。
同时待诏馀枚叟,何处山人似李唐。
老矣自筹身世事,不将卦气问京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感到迷茫的心境,他在一念之间就能分辨出什么是圣明的,什么是狂妄的。面对那些迎合宠幸的花俏诗歌,作者感到许多轻浮的客人纷纷而至,而真正有才华的作家却寥寥无几。与他一起等待机会的还有一位年长的朋友,然而那位山中隐士在哪里呢?作者感叹自己已老,不再去问卦算命,而是默默思考自己的身世与人生。


注释

  • 群书烟海:形容书籍浩瀚如烟海,难以辨识。
  • 一念毫厘:一念之间的微小差别。
  • 煽宠艳诗:迎合权贵的华丽诗歌。
  • 漏名直笔:指名声不显的正直才子。
  • 牙郎:诗中对年轻人的称呼,通常带有调侃意味。
  • 馀枚叟:指年长的朋友,或许是隐士之类的人物。
  • 李唐:历史上著名的山人,代表隐士的生活。
  • 卦气问京房:不再以算命的方式来探讨人生,京房是古代著名的易学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子冲,号梅溪,南宋诗人,晚号东篱居士。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学造诣闻名,尤以诗词见长,作品多涉及现实与人生哲思。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南宋时期,社会风气浮躁,文人之间攀附权贵现象严重。刘克庄在此背景下写下此诗,表达了对当时诗坛风气的不满以及对自己身世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示了刘克庄对当时文人风气的批判和对自我处境的深刻思考。在“群书烟海”中,作者感受到知识的海洋无边无际,令人眩晕,而他却希望在这茫茫书海中找到一丝清明的辨识。诗中“煽宠艳诗”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当时文人迎合权贵的现象,显示出作者对浮华的反感。

同时,诗中提到的“老矣自筹身世事”更是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年纪渐长,不再追求名利,而是反思自我与人生的意义,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整首诗在结构上以对仗和意象的运用形成鲜明的对比,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群书烟海眩弥茫:在浩瀚的书籍中,作者感到迷茫。
  2. 一念毫厘判圣狂:他能在微小的差别中分辨出智慧与狂妄。
  3. 煽宠艳诗多狎客:迎合权贵的华丽诗作让轻浮之人群起而至。
  4. 漏名直笔几牙郎:真才实学的人少之又少,多被忽视。
  5. 同时待诏馀枚叟:与他共待机会的还有一位年长的朋友。
  6. 何处山人似李唐:隐士的生活何时才能回归。
  7. 老矣自筹身世事:年纪大了,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
  8. 不将卦气问京房:不再依赖算卦来判断未来。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如“群书烟海”与“一念毫厘”。
  • 比喻:将书籍比作烟海,形象而生动。
  • 反语:批判迎合权贵的诗作,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群书:象征知识的丰富与复杂。
  • 烟海:代表迷茫与无边无际。
  • 艳诗:反映浮华的诗风。
  • 山人:隐士,象征追求清净与超脱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权贵的迎合
    • B. 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 C. 对历史的回忆
  2. “群书烟海”比喻什么?

    • A. 书籍的多样性
    • B. 学习的困难
    • C. 诗的复杂度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滕王阁序》 王勃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高》与刘克庄的诗歌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强调壮丽的自然景观,而后者则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感受与社会现象的批判。

参考资料

  • 《宋代诗歌研究》
  • 《刘克庄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艾如张 夜行至平羌憩大悲院 秋晓 舟中 夜听竹间雨声 游山 快晴 六言杂兴九首 其二 闲中书适 读唐书忠义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蝱蚋 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干字旁的字 足字旁的字 炎树 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傍若无人 治病救人 半夜三更 竖心旁的字 齐整如一 止字旁的字 丨字旁的字 愧腼 远奥 分香卖履 黥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昼日昼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