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4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42:26
临江仙 送玉坡马夫子南归
作者: 唐芑 〔清代〕
顿足营丘春莫矣,刺苞黄萼方开。
芙蓉幕底偶迟徊。
心旌南北路,惜别欲盈腮。
血泪三更悲杜宇,情深风木生哀。
穆陵遥望白云堆。
莺花无与共,山水倩谁陪。
春天已经结束,我在营丘上踱步,恨不得时间能够停留。此时黄萼花刚刚开放,芙蓉花下我不禁徘徊。
心中的思念像旌旗在南北的路上飘荡,惜别之情使我泪水盈眶。
夜深三更,杜鹃的悲鸣让我心里充满了悲伤,情感深重,让风中的树木也感到哀伤。
在穆陵遥望远方的白云堆积,莺花无法相伴,山水之间又有谁能陪我呢?
作者介绍: 唐芑(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写词,作品多以婉约、细腻著称,常表达离别、相思的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清代,可能是为了送别友人或亲人,表现出对离别的深切感受和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留恋,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友情和离别的重视。
《临江仙 送玉坡马夫子南归》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的孤独和对春天的眷恋。开头“顿足营丘春莫矣”便以强烈的情感吸引读者,营丘象征着离别的地方,春天的结束更增添了离愁。随着诗句的展开,黄萼的绽放与心中的徘徊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对美好景象的无奈与渴望。
在后续的描写中,诗人通过“血泪三更悲杜宇”的细节,形象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悲痛和无法言表的情感。杜鹃的哀鸣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痛苦,而“情深风木生哀”则将树木也拟人化,似乎也感受到离别的悲伤。最后的“莺花无与共,山水倩谁陪”更是将孤独与空旷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于陪伴的渴望与对友人离去的无奈。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写,传达了深刻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与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构成了一幅动人心弦的离别画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深切怀念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折射出人情的脆弱与人生的无常。
诗词测试:
《临江仙》这首词的主题主要是?
A. 赞美春天
B. 描述离别
C. 表达爱情
诗中“顿足营丘春莫矣”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失落与无奈
C. 愤怒
词中提到的“杜宇”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鸟
C. 一种乐器
答案: 1-B,2-B,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