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2:46
翁折高枝空月窟,子提色笔哭烟楼。有司岂不具只眼,诸老皆当放一头。鹏背方乘御风势,马蹄肯作看花游。悬知董子天人对,一洗平津曲学羞。
一位老翁在空旷的月亮洞里折断了高枝,年轻人提着彩色的笔在烟楼上哭泣。有关部门的人难道不是有眼睛吗?那些年长的人们都应该放开一头(心中的束缚)。像鹏鸟那样正乘着风势,马蹄又如何愿意只做看花的游览?谁能知道,董子(董仲舒)与天人是怎样的对话,真是一洗平津的曲学让人感到羞愧。
此诗通过描绘翁、子、官吏等不同角色,展现了人们在理想与现实面前的苦闷与挣扎。开篇的“翁折高枝空月窟”,意指理想的破灭,表现了老者的无奈。接着“子提色笔哭烟楼”,则展现了年轻人对理想的追求与失落。诗中“鹏背方乘御风势,马蹄肯作看花游”表明了理想与现实的对立,鹏鸟象征着飞翔的理想,而马蹄则代表着安于现状的平庸。最后一句“悬知董子天人对”,在表达对董仲舒的追慕之余,流露出诗人对理想的渴望与反思。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对比,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时代感,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反映出文人对社会现状的失望与对未来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