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0:44
作者: 杜甫 〔唐代〕
绵州州府何磊落,显庆年中越王作。
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
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
君王旧迹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
绵州的州府何等壮丽,在显庆年间越王修建了这座楼。
在孤城的西北方,拔地而起一座高楼,碧绿的瓦片和朱红的屋檐映照着城墙。
楼下的长江水清澈见底,山顶的落日如半轮明月般美丽。
昔日君王的遗迹今天让人赏叹,仿佛在诉说着千秋万代的情感。
"越王"典故源于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他忍辱负重,最终复国成功的故事,常用来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唐太宗李世民在显庆年间修建的楼,寓意着国家的兴盛与文化的繁荣。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著称,关注社会民生,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显庆年间,杜甫因任绵州刺史而作。诗中表现了对越王楼的赞美,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国家繁荣的期望。
《越王楼歌》是一首抒情诗,通过描绘越王楼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诗人以“何磊落”来形容州府的雄伟气势,展现了地方政权的兴盛与重要性。接着,诗人通过“孤城西北起高楼”表现了楼体的巍峨与壮观,碧瓦朱甍的描写则进一步增强了楼宇的华丽感。
“楼下长江百丈清”,长江的清澈与美丽自然相呼应,使得越王楼更显得高大上。最后,诗人提到“君王旧迹今人赏”,在赞美历史遗迹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历史的思考,历史的辉煌与现实的对比,使得诗歌充满了时空交错的情感。这种历史的厚重感与个人的情感交融,展现了杜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历史的敏锐洞察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越王楼的赞美,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期许,以及对国家繁荣的祝愿。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绵州州府何磊落”意指什么?
A. 诗人对州府的失望
B. 诗人对州府的赞美
C. 诗人对历史的怀念
D. 诗人对自然的赞美
“长江百丈清”中“百丈”主要是形容什么?
A. 长江的深度
B. 长江的宽度
C. 长江的清澈
D. 长江的流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