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同游独山 其四》

时间: 2025-04-23 13:41:34

诗句

相期一樽乐,共宿独山青。

尘土不能污,梦魂还自醒。

夕阳登绝径,明月步危亭。

为我题僧壁,炎天此日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3:41:34

原文展示

相期一樽乐,共宿独山青。
尘土不能污,梦魂还自醒。
夕阳登绝径,明月步危亭。
为我题僧壁,炎天此日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与友人相约共饮一樽美酒,夜宿在独山之上的愉悦心情。虽然世间的尘土无法污染我们的情义,我的梦魂依然清醒。在夕阳下我们沿着绝美的小径而上,明月则照耀着危亭。今天的酷热炎夏,我为你在僧人的壁上题写一首诗。

注释

  • 相期:相约,期待。
  • 樽乐:樽指酒杯,乐是指快乐,这里即是指共饮的快乐。
  • 独山:特指一处山名,象征隐逸之地。
  • 尘土不能污:尘土无法玷污我们的心灵或友情。
  • 梦魂:梦境与灵魂,这里指心灵的清醒和纯净。
  • 夕阳登绝径:夕阳照耀着小路,形容晚霞美丽的景象。
  • 明月步危亭:月光洒在高处的亭子,增添了夜色的诗意。
  • 题僧壁:在僧人的墙壁上题字,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情谊。
  • 炎天此日经:炎热的夏天,今天已经过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彭汝砺,字子美,号默斋,生于宋代,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诗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彭汝砺与友人游山时,意在表达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的热爱。在独山这一隐逸之地,诗人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享受生活的乐趣。

诗歌鉴赏

这首《同游独山 其四》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自然的热爱。开篇“相期一樽乐,共宿独山青”,透露出诗人与友人相约同游的愉快心情,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享受生活的态度。接着“尘土不能污,梦魂还自醒”,强调了友情的纯洁与心灵的清明,暗示即便身处喧嚣世俗,内心依然能够保持宁静和清醒。

夕阳与明月的交替描绘,构建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夕阳的余晖洒在小径上,而明月则照耀着高高的亭子,形成了时间的流动与空间的交融。诗人对美好景色的细腻观察,体现出他高超的艺术才能和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一句“为我题僧壁,炎天此日经”,通过在僧人的壁上题字,表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也暗示了诗人在炎热的夏天依然能够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友情的感激。整首诗节奏轻快,情感真挚,充满了对友谊的赞美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宋代文人的优雅情怀和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相期一樽乐:与友人相约共享一杯美酒,表达期待和欢乐的心情。
    • 共宿独山青:在独山的青翠环境中共度夜晚,体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 尘土不能污:世俗的尘埃无法染污我们的友谊,传达出一种高洁的情感。
    • 梦魂还自醒:即使在梦中,心灵也依然清晰,表现出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 夕阳登绝径:夕阳映照下的小径,画面美丽而宁静。
    • 明月步危亭:明月照耀着亭子,增添了意境的诗情画意。
    • 为我题僧壁:在僧人的壁上题字,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和对自然的热爱。
    • 炎天此日经:在炎热的夏天,时间如白驹过隙,表达了对日子的珍惜。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夕阳登绝径,明月步危亭”,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夕阳、明月、独山等意象,构成了诗的自然背景,传达出诗人对山水的热爱。
    • 比喻:通过“尘土不能污”比喻世俗的干扰,强调纯净的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樽乐:象征着友情和欢聚,代表美好的生活瞬间。
  • 独山:山的象征,代表自然的宁静和隐逸的理想。
  • 尘土:象征世俗的烦扰,强调内心的纯净。
  • 夕阳、明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美,反映了诗人的感悟与哲思。
  • 僧壁:象征文人情怀,表现出对文化的追求和对友谊的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相期一樽乐”中的“樽”指的是: A. 酒杯
    B. 书本
    C. 座位
    D. 诗篇

  2.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与谁的关系? A. 亲人
    B. 朋友
    C. 媚者
    D. 师父

  3. “尘土不能污”中的“污”指的是: A. 玷污
    B. 清洗
    C. 划伤
    D. 湿润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彭汝砺《同游独山 其四》与王维《山居秋暝》均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前者更注重友谊中的乐趣,后者则体现了对自然宁静的深刻感悟。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表达对自然和友谊的热爱中,使用的意象和情感基调略有不同,但都展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精神风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东皋 次韵祖择之登紫微阁二首 即事五首 其三 送张拱微出都 寓言九首 拒霜花 南涧楼 与僧道升二首 霾风 秋兴有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隹字旁的字 高山滑雪 丹鹊 鼻字旁的字 直木必伐 泽及枯骨 画瓦书符 女字旁的字 包含涕的成语 启銮 包含设的成语 包含湖的成语 贞烈 千结尾的成语 包含又的词语有哪些 三撇旁的字 分浅缘悭 田字旁的字 罗曼司 刬旧谋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