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2:20
峨峨淮山上,中有隐者栖。
不知松桧下,但见虎豹蹊。
人群固已远,樵客入犹迷。
且奉子兰养,应无抱玉啼。
麻田异麻源,石路春无泥。
高士不近俗,更在西岭。
石泉饮自足,深壑无人跻。
不学淮南王,安问犬与鸡。
二人逍遥性,所乐唯杖蔾。
复有来慕邻,他年宁答嵇。
愿君且勉职,圣世未易暌。
巍峨的淮山上,有位隐者在此栖息。
不知道松树和桧树下的情景,只看到虎豹的踪迹。
人群早已远去,连伐木的客人也在这里迷失方向。
我只想养几株子兰,应该不会哭泣如同怀抱美玉的人。
麻田与麻源不同,石路上春天没有泥泞。
高士不与世俗交往,隐居在西岭之中。
石泉的水足够自己饮用,深邃的山谷无人可以进入。
不学淮南王,何必去问狗和鸡的事?
那二人逍遥自在,他们所乐的只是手中的杖。
还有人慕名而来,来年我将如何回应嵇康的问候?
希望你能努力工作,圣明的时代不易久别。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清白,号东野,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提倡清新自然的风格,作品中常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梅尧臣隐居生活的时期,反映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及对世俗喧嚣的厌倦。诗中对隐者的描写体现了他对个人自由与自然和谐的追求。
在《汝南江邻几云鄎南并淮浮光山有张隐枯种松桧》这首诗中,梅尧臣通过描绘隐者的生活,表达了对理想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诗中描绘的淮山高耸、松树和桧树成荫,为隐者提供了宁静的栖息之地,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宁静。诗人的笔触细腻,生动地展现出隐者在深山中独立于世俗之外的自在与淡泊。
诗中提到“人群固已远,樵客入犹迷”,反映出隐者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而“石泉饮自足,深壑无人跻”则进一步强调了隐者自给自足的生活哲学,不依赖外界的干扰,显示出一种宁静的自我满足。对于不屑于世俗的态度,诗人通过“不学淮南王,安问犬与鸡”来表达,隐者的生活中不需要关心那些琐碎的世俗事物。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味深远,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高洁生活的理想追求,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纷扰的反思。梅尧臣在自然景物中融入了哲理,使这首诗不仅仅是对隐者生活的描写,更是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峨峨淮山上,中有隐者栖。
描述了高耸的淮山上有隐士栖息,展现了隐居的环境。
不知松桧下,但见虎豹蹊。
隐者生活安静,但周围自然环境中有野兽的踪迹,暗示自然的力量。
人群固已远,樵客入犹迷。
社会的喧嚣已经远去,连简单的樵夫也在山中迷失方向。
且奉子兰养,应无抱玉啼。
诗人只想安静地养兰花,不想如同怀抱美玉的人那样哭泣。
麻田异麻源,石路春无泥。
描述了清新的环境,麻田与麻源的不同,石头的路上没有春天的泥泞。
高士不近俗,更在西岭。
高洁的人不与世俗接触,更在偏远的西岭隐居。
石泉饮自足,深壑无人跻。
隐士从石泉中饮水,生活自足,深山无人打扰。
不学淮南王,安问犬与鸡。
不想学习淮南王的世俗事物,何必关心狗与鸡的事。
二人逍遥性,所乐唯杖蔾。
生活悠闲,乐在手中的拐杖。
复有来慕邻,他年宁答嵇。
有人慕名而来,未来的应对难以预料。
愿君且勉职,圣世未易暌。
期望朋友努力工作,在艰难的世道中保持联系。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隐者的生活展示了对世俗的超脱与对自然的向往,表达了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与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隐者生活在什么地方?
“不学淮南王,安问犬与鸡”中的“淮南王”指的是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