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39: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39:40
《踏莎行》
雪乱杨花,豆圆梅子,帘前渐觉消春意。
东风特为送春来,又教春去愁难避。
迟日窥帘,晴花落地,游丝拂逼行人袂。
平桥绿自流红,莺声欲向斜阳醉。
雪花纷飞,杨柳的花絮飘散,梅子如豆般圆润,
在帘前渐渐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消逝。
东风特意送春来到,却又让春去后的忧愁难以避免。
阳光透过窗帘,晴天的花瓣飘落在地,
游丝轻轻拂动着行人的衣袖。
平桥边绿树成荫,红花自流而下,
黄莺的歌声仿佛要在斜阳下醉倒。
作者介绍:
沈宜修,明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抒发个人情感,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该作品创作于明代春季,反映了诗人对春天变幻无常的感慨,以及春去时的愁绪。社会背景上,正值明代中期,社会文化活跃,诗词创作繁盛。
《踏莎行》以精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春天的短暂和逝去。开篇的“雪乱杨花,豆圆梅子”以生动的画面引入,立刻让人感受到春日的景象和气息的变化。诗中“东风特为送春来,又教春去愁难避”展现了春风的温暖和随之而来的忧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失去的惋惜。接下来的描写中,迟日、晴花、游丝等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天画卷,既有生机盎然的景象,也有行人感受到的细腻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体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共鸣,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思索。此外,“莺声欲向斜阳醉”结尾的意象,既是对春天的留恋,也是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与短暂,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惜。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豆圆梅子”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东风特为送春来”中所指的“东风”象征着什么?
诗中有哪一句表达了对春天离去的感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