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皋渡二首》

时间: 2025-05-12 05:14:40

诗句

危沙崩岸欲侵墙,直下清江百尺强。

过了笋舆元未觉,忽然回首冷思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05:14:40

原文展示:

庚子正月五日晓过大皋渡二首
作者:杨万里

危沙崩岸欲侵墙,
直下清江百尺强。
过了笋舆元未觉,
忽然回首冷思量。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危危的沙滩崩塌,似乎要侵入墙边,
清江直下,水深达百尺。
经过了竹笋舸,自己丝毫没有察觉,
忽然回头,心中冷静地思量。


注释:

字词注释:

  • 危沙:危险的沙滩。
  • 崩岸:崩塌的岸边。
  • 侵墙:侵入墙边。
  • 清江:清澈的江水。
  • 笋舸:竹笋形状的小船。
  • 未觉:没有意识到,未曾察觉。
  • 冷思量:冷静地思考、回顾。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笋舸”一词可联想到古代水乡的生活景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细节。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庚子年正月,正值春寒时节,诗人在经过大皋渡时,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引发了深刻的思考,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周遭环境的细致观察与内心的思考。首句“危沙崩岸欲侵墙”生动地描绘了沙滩的危险,给人一种悬念与紧迫感,仿佛在警示人们自然的威胁。接下来的“直下清江百尺强”,则展现了清江的深邃与宽广,让人感受到自然的雄伟与力量。

“过了笋舸元未觉”,这句诗中诗人自述经过竹笋舸时没有察觉,透出一种恍惚与无奈,仿佛在暗示生活中的无常与瞬息万变。最后一句“忽然回首冷思量”,则是诗人内心的反思,带有一种哲理的深度,表达了对过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迷惘。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感悟,具有很强的哲学意味和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危沙崩岸欲侵墙”:描述了沙滩崩塌的危险,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的威胁。
  • “直下清江百尺强”:强调了江水的深邃,衬托出沙滩的脆弱与不安。
  • “过了笋舸元未觉”:表现了对周围环境的忽视,暗示生活中的疏忽与无知。
  • “忽然回首冷思量”: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冷静与思考,带有哲理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沙滩比作一个危险的存在,生动形象。
  • 拟人:沙滩似乎有了侵入的意图,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宁静中的哲理与对生命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沙滩:象征着脆弱与不安。
  • 江水:象征着深邃与力量。
  • 笋舸:代表着生活的平淡与无常。
  • 回首:象征着反思与内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危沙崩岸”的意思是:
    A. 沙滩的危险
    B. 水的深度
    C. 船的形状

  2. “过了笋舸元未觉”中的“未觉”指的是:
    A. 没有看到
    B. 没有意识到
    C. 没有经过

  3. 诗中表现了对自然的什么态度?
    A. 轻视
    B. 尊重与思考
    C. 忽略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的名篇,展现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的诗作,描绘早春的景象。

诗词对比:
对比杨万里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鹿柴》,都是描绘自然景象,但王维的诗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而杨万里的诗则更多地关注自然的威胁与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选》
  • 《杨万里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研究》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常州 酹江月(南康军和苏韵) 齐天乐(庆湖北漕知鄂州李楼峰) 晓起 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指南录后序 满江红·燕子楼中 南安军 沁园春·题潮阳张许二公庙 除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骨惊 人字头的字 大吹大打 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牙字旁的字 歺字旁的字 沙鱼鞘 气字旁的字 土崩瓦解 包含碧的词语有哪些 钩元摘秘 平民百姓 杏酪 动如雷霆 貝字旁的字 亡魂丧魄 卷甲倍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