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0: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0:32
万事喧杂帝响中,
细参巢父意无穷。
须还半掬溪边水,
方始教君耳不聋。
在万事纷扰的喧嚣之中,
仔细体会巢父的深意无穷。
必须再捧起一捧溪边的水,
才能教你使耳朵不再聋。
“巢父”源于古代文献,通常用来象征深邃的智慧和真理的追求。其意在于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致观察,从中汲取智慧。
郑思肖,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涉及自然与人生哲思,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心灵的感悟。
本诗创作于社会纷扰的背景下,表达了对内心宁静与智慧的渴望,以及人们在喧嚣中寻找自我、启发智慧的努力。
《巢父洗耳图》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通过描绘世间的喧嚣与个人内心的宁静,反映了对智慧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深思。诗的开头“万事喧杂帝响中”描绘了一个嘈杂的环境,令人感到不安与迷茫。接着,诗人引入“细参巢父意无穷”,暗示通过深入思考“巢父”的教诲,可以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须还半掬溪边水”这一句,意象生动,溪水象征着清澈与纯净,暗示要回归自然,方能洗净心灵的杂念,达到领悟的境界。最后一句“方始教君耳不聋”则强调了智慧的获得需要经历内心的洗礼,才能真正理解生活的真谛。
整首诗通过对比喧嚣与宁静,强调了在复杂的社会中寻求内心平和的重要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在复杂的社会中,通过对自然的回归和对智慧的追求,可以达到内心的宁静与明晰。
“万事喧杂”的意思是:
A. 事情繁多
B. 事情很简单
C. 没有事情
D. 事情很少
“须还半掬溪边水”中“溪边水”象征什么?
A. 喧嚣
B. 纯净
C. 复杂
D. 嘈杂
诗中提到的“巢父”代表:
A. 一位古老的诗人
B. 一种智慧的象征
C. 一个神话传说
D. 一种生活方式
答案: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郑思肖的《巢父洗耳图》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智慧的追求,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情与人生的短暂。两者的主题虽不同,却都在各自的背景下反映了对生活的独特理解。